第二百二十七章 招商引資(1 / 2)

自九十年代以來,各地方政府為了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加快了招商引資的步伐。起初主要是針對外商投資,後來沿海地區發展起來後,隨著當地土地和人力成本的增加,沿海地區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內地轉移,內資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再後來招商引資的對象全麵開放,開始麵向社會所有領域。

江州市針對自身特點也出台了很多優惠政策,以吸引資金和項目落戶本市。其中就包括土地出讓金優惠和稅收優惠,另外在金融扶持和人才落戶方麵也會給與一定支持。王世昌告訴王俊才,這一政策也適用於本市企業再投資,我們要利用好相關優惠政策,這樣就會節約一大塊資金投入。

王俊才也了解過相關政策,他原本以為這一政策隻是針對外來企業,沒想到本市企業也能享受到。王世昌說道:“如果不讓本市企業再投資享受同樣的待遇,那麼誰還在本地追加投資,恐怕都跑到外地去了。或者到外地注冊一個公司,然後以域外項目的形式來我們這裏投資,一樣也能享受到優惠政策。早些年,很多境內資本為了能夠享受到外商投資優惠政策,跑到香港注冊公司,然後進入內地跟自己合資,騙的地方政府團團轉。你說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就給當地企業優惠政策就得了,何必讓人家費心費力的搞假合資呢。”

王俊才還真不知道,竟然有這樣的事,明顯地方政府製定政策有漏洞,要不然怎麼會有人挖空心思造假呢。不過既然知道了相關優惠政策,自然不能錯過。王俊才問道:“大哥,你說我們怎麼操作,才能享受到政策優惠呢?”王世昌說道:“現在從上到下都在招商引資,省市區(縣)鄉鎮(街道)各級政府層層分解,每個機關公務人員,從領導到小兵都有招商任務。咱們的投資對於江州市來說投在哪裏都一樣,好肉爛在鍋裏,所以如果我們去找市級招商部門,得到的優惠政策肯定多不了。但是到了區裏就不一樣了,我們的項目雖然準備每個區都建一個,但是具體操作起來,不能這麼操作,要像釣魚那樣一點點把餌撒出去。一開始先拋出一個項目,讓那些區來搶,誰給的優惠政策最好我們就投給誰。”

王俊才聽到這裏,忍不住笑了,這不就是跟招投標差不多嗎,這種手段他經常玩,可以說他已經玩的很溜了。想到這他笑道:“大哥,你這法子實在太妙了,現在招商引資這麼難,他們為了項目,還不得打破頭嗎。咱們這一個項目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超市投資,全加起來總投資額肯定過億了,這絕對夠得上是大項目了。誰爭了去,對誰都是個巨大的業績。”

王世昌說道:“那是當然,咱們這個超市項目對於一個市來說算不得什麼,但對於一個區來說規模就不小了。現在土地價格很低,靠賣地賺不了幾個錢,所以他們更看重項目所帶來的就業和GDP。我們也不用主動去找招商部門,隻要我們放出風去,他們聞著味就會主動找上門。到時我們就可以待價而沽,牢牢把主動權掌握在手裏。”王俊才不住點頭說道:“沒錯,有了競爭,說不定原先他們藏起來不往外放的好位置,也會拿出來讓我們挑選。不過,我們這個項目本身就有拉動能力,放到哪裏,哪裏就會成為商業中心,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往那些傳統商圈鑽。哎,可惜啊,我們如果有房地產開發能力,把商業中心與寫字樓住宅一起開發,取得的效益會更高。隻不過現在江州的房地產市場還很不景氣,現在不是投資的好時機。”

房地產市場現在冷熱不均,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市場正進入火爆期,購房者投資熱情高漲,房價也快速上漲。但在江州市,房地產市場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雖有上漲,但是漲幅不大,估計得等一線城市開發的差不多了,那些大地產商才會轉戰二線城市,到那時江州的房地產市場才能活躍起來。到那時,才是進入房地產市場的好時機,王俊才就可以聯合廣州的王福來,共同開發江州的房地產市場了。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得一口一口吃,目前對於王俊才來說,盡快地建起新的超市,盡可能多占市場份額,才是他要麵臨的中心工作。確立了行動策略,王俊才通過各種渠道,把興隆超市要在江州市除曆航區外的其他區,再開一家店的消息傳了出去。消息散出去以後,剛開始一點反饋都沒有,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好幾天以後,才有人來登門拜訪。最先來到的是新華區招商局的李科長,他與王俊才見麵後,王俊才就問李科長道:“李科長,你們什麼時候得到的消息,怎麼我發布消息到這都快十天了,你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