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們渴望真善美,人間呼喚真善美,社會需要真善美,人類需要真善美。
不久前聽人說了一個笑話,他說一個路人在路邊大談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什麼是最高境界?是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有人問他什麼是人生的最低境界?此人侃侃而談:“最低境界是睡覺睡到手抽筋,數錢數到自然醒。”此話我們不敢苟同。我們始終感到,人生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真善美。
人生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追求真善美,並使三者在一個係統中統一起來,這是當前哲學界、理論界、思想界都在急切研究回答的一個重要問題。當然,什麼是真,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不同的思想家看法肯定是不相同的,而真、善、美如何統一在一個係統中,更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樣的問題沒有辦法有什麼共同的定論,也不需要有什麼定論,不需要定於一尊。但是,人們要去追求真善美,哲學家、理論家、思想家們要建構真善美統一的係統,則是無可懷疑的。我雖然沒有資格稱作是什麼這家那家的人物,但我們有責任也來探討這個重大問題。
我認為,真就是對人要真誠、真情、真心。善,就是人要有一顆善良之愛心。有真情、有善心的人就是美麗的人。
真,由著本性存在,那就是真,真不等同於誠實,誠實是對複雜過程的簡單複製,真是明白並實踐最初的本性,本性是善,真就是善。
還有一些說法,真者,非假也。真者,道中之道也。真者,一則為個體,為真我,為原人之初也。他相對獨立,永恒存在,天真無邪,靈氣十足,無生無死,永恒生物。此真者,是人外在活動的內在動因。二則為主體,為無數原人的統一整體,為宇宙的至上意識。它絕對獨立,永恒存在,全知全能,是萬源之源,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它是我們永恒追求的真理。
真的東西不可能醜惡,如果你覺得你心裏或這個世界上有些真的東西既醜又惡,那隻能說明你對真的理解不夠,要求太低,或者你簡單地認為存在即真。
什麼是善?善者,非惡也。善者,原人之初也。善者,他本有心、有覺、有智,意識向上,公而無私,全心全意為主體意識服務,為整體的統一而活動。
善,就是對自己和別人有真正的好處。人其實都本能地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隻是由於各種後天的原因並不總是按照善的本性去行動。性相近,習相遠。人性本善,動物性本善,植物性本善,植物什麼性?向陽生長,新陳代謝,光合作用,給生命提供給養,當然善。無機物呢?是做有機物的材料,有變成生命的潛力和趨勢,其實一切物質都是性本善的。
美,意思可多了,漂亮、好看、好善、得意,泛指好的德性、事物,等等。簡單地說,凡一切美的事物、美的感動、美的震撼、美的畫麵、美的心靈,所有跟美相關的詞句和成語,都是美。因此,美泛指好的德性、事物,這應該是對美最接近、最貼切的解釋。
美者,為見真行善也。見真者,純有善行,而無雜染。凡見真行善者,當有較高品位,令人向往追求,具有永恒的吸引力。美的展示,內涵豐富,寓意深遠,勝似甘露,沁人心肺,令人心曠神怡。
美者,是真者見智,是智者大善,是善者有知,是知者有覺。這正是,統一有序,和諧為美。因此,美會給人以大愛,美會給人以活力,美會給人以快樂。
美,是和諧,按照本性健康地發展,從混亂不堪到有秩序的和諧,就是美。這裏的秩序不等同於整齊,而是指符合善本性的狀態,有生命力的狀態。有時候,有生命的不整齊,是真正的秩序,真的美。
真善美給我們詮釋了世界上最需要的“三種食品”,隻有我們“吃了”,才會讓我們活得真實,才會讓我們心靈潔淨,才會讓我們獲得美麗。
我們要做到真。真的意思和《周易》的“易”相仿。追求,是真,不追求,也是真。真是絕對的。科學追求真,真滿足了好奇心。真,就是說一個人活在世上要誠實守信,不能失信於人,不能做對不起別人的事,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要探求真知。所謂真知,就是完全符合客觀事實、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知識。探求真知,就必須反對一切假知識、偽知識。按照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話說:“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是為了尋求真理,啟迪智慧。”隻有“真知”,才“可以增長才幹”,“改進人的天性”,“塑造人的性格”。要堅持真理。真理即是真知,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以及取得某種真理之後,都必須始終堅持。西方哲人蘇格拉底雲:“吾愛吾師,更愛真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都是主張必須堅持真理。要擁有真心。即待人以誠或以誠接物。古人很重視“誠”,認為它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人必須仿效“天道”,養成真誠的品格。要培養真人。而所謂真人,也就是上述探求真知、堅持真理、擁有真心三種基本素質的體現。世界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一個人,為了做個真人,我們必須要與別人建立某種關係。其中一些是我們不情願的,但我們也得付出我們的誠信。人啊,也許各種來往也就是以一個諾言在維持,一個信任在操作。一旦失去了人的真實性,活著也就沒多大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