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易經》對現代中國人文思想的影響
不過,中國人還是應該回過頭來重新認識《易經》文化,下麵我們來認識一下《易經》文化的優秀之處。
《易經》由《經》和《傳》兩個部分組成,《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卦辭和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是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科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文化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易經》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是儒、道、墨、兵等各家共同的經典。
《易經》產生後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影響深遠,衍生出無數門派,但總體分為“兩派六宗”。兩派,就是象數學派和義理學派;六宗,一為占卜宗,二為禨祥宗,三為造化宗,四為老莊宗,五為儒理宗,六為史事宗。
《易經》關鍵是易。易又稱變易,有“變色龍”之意,來源於“蜥蜴”的變色現象。易又稱日月,象征陰陽。因“易”有“變色龍”之意,故易的原理是“三變”原理,即“變、不變和變易”。
何為“三變”原理?“變”,就是物質、事物存在不斷變化的現象,並且存在規律性的變化現象。簡單通俗地詮釋就是事物存在有規律的自然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就是“變”的原理過程。比如人。是女人普通存在從幼女到孕婦,再到老婦的規律性自然變化過程。
“不變”,就是物質、事物存在不變的現象,並且存在恒常性的不發現變化的現象。比如人。生是女人就一生是女人。
“變易”,也叫易變,就是物質、事物存在非常容易的變化現象,並且是無規律的自然變化,非常突然,非常意外。比如人。生是女人卻不能生育,違反了自然規律。
順乎自然變化的自然規律即為“變”,為“變數”,也叫“順流”。保持恒常不變的自然規律為“不變”,也為“定數”,也叫“活該”。時時在變,非常突然,非常意外,沒有規律的自然變化為“易變”,叫“招數”,也叫“認了”。
《易經》其實很簡單,就三句話。“順流”則吉、利,“活該”則悔、吝,“認了”則咎、凶。
《易經》卦爻辭斷中總是出現這幾個字,吉、利、吝、厲、悔、咎、凶。那麼這幾個常用辭是什麼含義呢?
詮釋下來就是:
吉:吉是吉祥、善德、福得,事情順利辦成,吉人天相,吉祥如意之意。
利:利益、利落、利潤、順利、利得、事情容易辦成、得到之意。
吝:吝嗇、薄弱、薄情、薄利、難得,事情很難辦成,不容易得到之意。
厲:嚴肅、猛烈、危險、突然之意,指事情猛然、突然發生之意。
悔:悔悟、醒悟、悔恨、陷井、窮困、難以擺脫情感、事件、法訟之意。
咎:謹慎、過失、失誤、失敗、損害、損失、破財、罪過、責備、責任、責罰,處分等等僅次於凶災的事件、事情。
凶:災禍,損傷、損毀、災殃、大難、殘暴、傷害等等已經造成無法挽回的事件、事情。
隻要掌握以上幾點,用八卦算卦便容易了解吉凶禍福,並且非常準備。你不要認為八卦算卦很玄,很難,很迷信,這是你不懂八卦,你如果非常深刻的了解八字算卦,你就知道《易經》八卦為什麼傳承幾千年而不死了,它不單純是文化大道之源,它真正存在不死的原因是“它可以準確的預測任何事物的發展規律,預測到任何事物的峰值點,並在峰值點上推斷吉凶禍福。”當然包括人的一切人事行為!
你認為八卦算卦很玄,很難,很迷信,隻是你不懂八卦罷了。我之所以說“一百個康德也不及一部《易經》”就是因為《易經》雖然研究人性,但《易經》可以通過占卜了解人性!
《易經》已經傳承幾千年,還是一直往下傳,隻要有人類存在,《易經》就將永遠傳承下去,成為世界上惟一不死之書。所以說“一百個康德也不及一部《易經》”,因為康德學說會死,而《易經》永遠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