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不能在軌道峰值點上定“天理”(1 / 3)

第十六章、不能在軌道峰值點上定“天理”

在這部書中為什麼要重複的提到黑格爾,這是因為黑格爾的思想最大程度上左右了現代西方哲學,影響著現代西方國家的上層建築和政治路線,雖然他被尊為西方古典哲學的代表,但事實上他把西方客觀唯心主義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全麵繼承和發展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思想,為近現代西方政治、人文和宗教點亮了一盞更高更亮的明燈。

黑格爾的思想很接地氣,很切實際,雖然生澀難懂。在現實麵前,當一個人遇到現實問題時,你用什麼心態看待問題這個非常重要,你用什麼樣的心態接受問題,直接影響到你用什麼方式處理問題。如果你以接受現實存在的心態接受問題,你就會認為,事物發展到某時某刻必然有此正當合理的存在原因,然後你就會用正當合理的心態去處理現實中存在的問題,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缺陷,用平靜的心態化解矛盾,把事情辦好,達成各方滿意的結果。

在政治層麵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是世界的本原,把國家意誌建立在絕對精神層麵。認為國家概念並非物質存在的國家概念,國家不是高樓廣廈組成的國家,而是以主觀意誌、個人利益結合的形式,以人民至高無上的意誌和道德倫理精神為基礎,把整個民族凝聚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的形式,而建塑的國家。國家是在人民絕對意誌下建塑的絕對精神高塔,是全體人民精神的寄宿之所。簡言之,國家是自由意誌和主觀意圖結合的絕對的和最終的目的,是實現主觀意圖運動、發展和活動的終端至高點。國家以絕對精神存在,雖然由無數個民族、家庭、個人以自由、自我、群眾、群體形式結合存在,但國家絕對高於民族、家庭、社會和個體,以決定權力和利益的現實存在為前提,來決定政治、人文和宗教的方向,是人類集約生活的最高形式。

黑格爾還認為在國家之內沒有絕對自由和絕對自我,加入國家的每一個人都要在立憲政治製度下,合乎理性的生存,但他反對專製和民族分裂,渴望政治上的現實統一。

黑格爾為西方國家的國家基調奠定了基石。

黑格爾的思想含有孔子天人合一,天下大同思想,雖然他的思想並不被當代持《易經》思想的人看重,事實上黑格爾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來源之一。關於國家概念,黑格爾切合實際理解國家存在不完善的實際困難,但是他認為忠順國家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必須義務,包括生命、運動和活動。

這一點非常吻合孔子的國家仁義道德思想。不一樣的是黑格爾認同國家存在不完善的實際困難,政治有缺陷性,但是可以改革完善,而孔子不認同皇帝存在缺陷和不足。他認為天定人倫,皇帝是上帝派駐人間的完美產物,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下民的行動標準,包括生命、運動和活動。他認定國家之內的一切權力和利益皆歸皇帝所有,人民必須無條件忠順皇帝。你生是下人,你活該是下人;他生是貴族,他就應享受貴人待遇。“順天理、合法度、盡人情、滅人欲”是儒家子弟從《易經》中學到的絕對精神。

在客觀唯心主義領域黑格爾說:精神、意誌“要考慮到兩個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誌是絕對的和最終的目的;第二,實現的方法,也就是說知識和意識的主觀方麵,包括生命、運動和活動。”這是對人類整體意誌,也是對國家意誌和個人意誌、私人空間的最終解釋。也是對公權和私權兩權存在正題和反題的最終詮釋。也就是說在理論上“自由的意誌和實現的方法”並肩存在,而人類智慧的“自由意誌和實現方法”決定主觀意識,並左右人類的生命、運動和活動。

說起來生澀難懂,其實黑格爾哲學精神就是一個意思: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現實的。現實的一切存在都是受人類精神支配,引導和控製而達成的現實狀態。萬狀皆合理,絕對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