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序

——給責編的信

已經是十多年了,我都忙在幾部長篇小說上,散文就寫得很少,雖然拒絕了許多出版社給我出散文選集的要求,但仍因種種原因推辭不了,出了幾本,仍都是有幾篇新作而大部分還是舊作。這種情況真的讓我不滿意,發誓再不允許任何人去編,一定要等新作的篇目達到應有的數字了,自己親手去編。現在,就有了這本《天氣》。

《天氣》裏的文章都是長篇《秦腔》《高興》《古爐》完成之後的間隙中寫的,內容可能雜駁,寫法也不盡一致,但若細心了,便能讀出我寫完每一部長篇小說後的所行所思和當時的心境的。小說可能藏拙,散文卻會暴露一切,包括作者的世界觀、文學觀、思維定式和文字的綜合修養。我以前研讀別人的小說,總要讀他小說之外的文章,希望從中尋到一些關於他的規律性東西,我現在編《天氣》,又這麼說,我把我的衣服就撕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我寫散文最多的時期,現在入選到中小學課本上的那幾篇,《讀者》等一些雜誌不時選登的也都是那時的作品,許多人來信或遇著了交談,還在說那一段散文的好話,希望我多寫。我隻是笑笑,說:“對不起,我不會那麼寫了,我也寫不出來了。”春天有春天的景色,秋天是秋天的風光,三十多歲的我和快要六十歲的我絕然不是一回事了。我的性格別人不大了解的以為是溫順,其實很強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一些人說我散文寫得比小說好,我說那我就不寫散文了,專門去寫小說。也就是從那時起,散文開始少了起來。以現在的年齡上,如果讓我評估我的散文,雖不悔其少作,但我滿意我中年以後的作品。年輕時好衝動,又唯美,見什麼都想寫,又講究技法,而年齡大了,閱曆多了,激情是少了,但所寫的都是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真正體悟的東西,它沒有了那麼多的抒情和優美,它拉拉雜雜,混混沌沌,有話則長,無話則止,看似全沒技法,而骨子裏還是蠻有盡數的。這話真不該我來說,我說了,我的意思是我對散文的另一種理解。人站在第一個台階上不明白第三第四個台階上的事,站在第三第四個台階上了卻已回不到第一個台階去。讀散文最重要的是讀情懷和智慧,而大情懷是樸素的,大智慧是日常的。

不多說了,但願你能喜歡這些散文,也但願書出版了,讀者也喜歡。

201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