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場,官場 第四章(3 / 3)

一場流行了30多年的國際性歇斯底裏熱病,仿佛也傳染上了他。

難怪貓王說,人們隻要聽到歌聲就會發狂。傑克遜、麥當娜,這些世界級的歌手正是用他們的歌聲統治世界。

他感到整個城市傾斜了,抖動了,隨著歌星的臀部搖擺不已。

;歌舞廳表達了城市人的心理騷動,讓這種騷動有了一個公開的合理合情的宣泄。他心上的巨大壓力傾刻間消解了,不再憎惡自己,也不再憎惡老外。想笑,想喊。他們都下了舞池,直跳得興奮不已。

隨後樂隊進入了緩節奏。歌聲柔和悅耳,夢幻一般,極富感召力。

黃變得不認識自己了,站到台上唱了兩首歌―兩首歌都聲明是獻給澳洲朋友的。老外也異常興奮,買了鮮花跑到台上送給黃,兩個人擁抱,嘻笑。然後手拉手唱起了兩個人都會的《祝你生曰快4樂》,樂隊為他們伴奏。

兩天後,當他圓滿地送走了澳洲的合作夥伴後,戲謔地對自己的辦公室主任說:

“想不到歌舞廳改變了天津的投資氣氛。”

無法否認,歌舞廳確實在對這個商品時代和現代人的生活發生著重要影響。

歌舞廳之所以發展這麼快,就因為它適應了現代生活的需要。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對生命進行新的解釋一每個人都是堅強的又是脆弱的,“他們的心往往比他們的影子變化得還快。”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猜忌、怨恨,在歌舞廳這個特殊的氛圍裏容易得到消解。它緩解了現代社會的緊張和壓力。

誘惑的狂潮時髦是無法阻遏的。

任何社會都不用擔心會沒有新潮。而新潮的魅力同樣是不可阻遏的。

中國已出現了“富翁階層”或者叫“大哥大階。

據國家工商局統計,“我國現有私營企業主已逾40萬戶”,“在南方沿海開放地區擁有百萬家產的數以萬計,擁有千萬、幾千萬乃至過億家產的也不乏其人,這些人即使在歐美國家也完全有資格排入富豪之列:

他們既是新潮的產物,又代表一種新潮,引導4新潮,特別是引導中國的消費新潮和娛樂新潮。出入天津市高檔歌舞廳次數最多的有以下幾種人:

1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的老板和高級管理人個體戶;3外地駐津單位的人員;4陪國外或外地客人的國營企業家;部隊幹部;6社會散客;據報載目前中國收入最高的五種人是:

1.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走穴演員和“穴頭3合資企業中的中方負責人;1鄉鎮企業的承包者;各類經紀人;可見收入愈高的人進出歌舞廳的次數愈多。

崔,就是當今中國“富翁階層”中的一員。他“拚命8年”,賺錢賺得眼睛都紅了。剛開始的時候,覺得賺錢就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是生活的真正目的,充滿樂趣和誘惑。當他積累起相當多的財富以後,突然感到自己也失去了很多一一花錢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輔導老師,孩子仍然沒有長進,沒有出息。

老婆無論怎樣打扮,披金戴銀,珠光寶氣,仍舊俗不可耐。他對她一點興味都沒有,有好多年不再碰她了。

親戚朋友踉他的交往也完全變成了金錢關係,看見他就等於看見錢,找他就等於找錢,恭維他就等於喜歡錢,他就是錢,就是賺錢的機器。沒有人把他還當成一個有感情的活人,沒有人真正關心他的痛苦和歡樂。

別人都羨慕他,他卻感到自己很無聊。賺這麼多錢幹什麼?為了誰?

物質欲望膨脹,感情欲望衰退。

他很孤獨。又有誰不孤獨呢?大家都愈來愈多地隻想自己,愈來愈少地想到別人,實際上每個人都很孤獨。

他經常進出歌舞廳,隻要他高興,每次都可以換個新女伴。有時煩了或瘋了,就一扔千金或向女歌星獻花籃。

歌舞廳裏有一股令他懼怕又令他迷戀的魔力。樂手富於挑逗性的運動、歌唱、舞蹈,仿佛能調動他把身上憋了太久的一種情緒完全釋放出來。解除了孤獨,也可能更孤獨了。可以縱情放浪,也許突然又會陷於沉鬱之中。

高歌狂舞可以使人生保持一種欲望。欲望是生氣勃勃的,又是脆弱的,瞬息即逝的。

琴和珍原是西語係的髙材生,隻是由於下手晚了,在大學裏未能嫁一個外國老師或外國留學生遠走他國。現在她們發現,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比到國外去打工差。她們每月的收人可達千元以上,每天晚上都泡歌舞廳,而且是最高檔的有外國人出入的地方。她們身上透著性感,放射著蠱惑人心的魅力,能點燃許多男人羅曼蒂克式的夢想。

她們專門應外國人之邀而起舞。

她們在歌舞廳裏可以得到許多能撈錢的信息,可以談成生意,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一筆報酬。

這個時代對膽怯的人是無情的,對膽大的人則太美了。

誰有什麼本事,就過什麼日子。

歌舞廳便集中了當代社會各種各樣的誘惑一有的出於挑戰,有的出於機會,有的出於生意,有的出於好奇,有的出於感情,有的出於無聊,都來到了歌舞廳。

這裏有歌的狂濤,舞的風暴,情的芳香,愛的低吟,欲的灼熱……

何必拒絕廣告

現代商品社會有個聲勢赫赫、君臨萬物、率領潮流、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領導者那便是廣告!

當代人誰敢說完全可以不接受它的領導呢?也許可以叫作引導、指南、勸告……聽起來更容易接受。打開電視機,越是黃金時間節目越差勁,廣告越來勁、越多。花幾角錢買一份報紙,整版整版的廣告。如果你想拒絕廣告,便等於拒絕一切文化藝術和新聞傳播媒介,拒絕現代社會。隻能與世隔絕,或躲進一個洞穴去做野人一一然而要找一個能藏身的洞穴又談何容易!法國一著名洞穴家獨自在洞穴裏生活了0天,創造了世界記錄,精神卻崩潰了,聲稱“畏懼死亡,但更畏懼人生”。於是自殺了。

既然躲不開,你還可以采取麻木致策,任它“廣而告之”,你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者幹脆不聽不看。然而你的孩子卻自然自覺、心悅誠服地信任廣告,接受廣告的領導,廣吿上說什麼好就買什麼。名牌離不開廣告,孩子們通過廣告認識名牌,買名牌。真正的廣告就是要影響幾代人,讓孩子從小就記住某個公司或某項產品。廣告通過孩子領導大人,實行世世代代的征服。

0年代末我第一次出國,見到那鋪天蓋地的廣告先是驚愕,繼而是不可忍受。電視裏播放優秀電影,兩個小時的片子要看近四個小時,每隔十幾分鍾就被廣告打斷。想砸爛電視機,又賠不起;想關掉電視機,又擋不住電影的誘惑。隻好煩躁,憤怒,自己折磨自己。而外國人則心平氣和,欣然接受廣告的侵入。

很快中國也有了廣告,而且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盡管也有一些精彩的廣吿,但相當多的廣告是模仿別人、毫無新意或粗製濫造、忸怩作態、俗不可耐、胡吹亂編、東拉西扯、話語不通。廣告界有打不完的官司。誰要想生廣告的氣,就得準備被氣死。卻還可以選擇另一種態度:欣賞廣告。

一個當代人如果沒有寬容,就難以忍受現代社會生活。一旦你能平心靜氣地像個高智商的觀眾那樣,對廣告采取欣賞的評論的態度,就會發現許多優秀的廣告比電視節目還要精彩。因為廣告是更劇烈的競爭,製作者需下大力氣,花大價錢,在最短的時間裏表達最多的內容。請看好萊塢四部電影的廣告,每部電影的廣吿解說詞隻有一句話:“她一生中有四個男人,一個愛她,一個娶她,一個照顧她,一個殺了她”;“如果你開場晚到五分鍾,你將失去一次自殺,兩次執刑,一次誘奸和情節的關鍵!“拍這部影片需要膽量,你有膽量看嗎?“大多數男人恝要但是不該要的那種女人。”

你如果不拒絕廣告,還會從中獲得社會信息,了解時尚,觀察時代潮流。

但我並非主張有廣告就看,不看不行。“不拒絕廣告”隻是一種心理上的宏觀把握一這是一個智者在商品社會唯一能選擇的態度。具體到對自己不感興趣或格外低劣的廣告,完全可以不屑一顧。或顧而笑之,顧而評之。如你的批評也如精彩的廣告一樣能一語中的,也是一種收獲。是智者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