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場,官場 第五章
難忘月餅大戰
早上點多鍾,我騎車去遊泳池,路過一個樓群,看見清潔工人從垃圾箱裏撿出兩盒月餅,心頭不免一震。立刻想起去年在深圳,一位局級幹部親口對我說,中秋節人們相互送月餅真是一場災難,他收的月餅太多,吃又吃不了,送又送不出去,隻好趁夜深人靜的時候,把一盒一盒原封未動的月餅送到垃圾箱裏。嗚呼,真是罪孽!
這位朋友極為老實,又是分管一塊被人稱作是“清水衙門”的意識形態方麵的工作。可想而知,那些熱門人物的家裏又會積存多少月餅!人們遵循一種陳腐加現代的套子和習慣,不送不行,況且中秋節送禮不用費腦筋就想到了月餅。於是便出現了送出去的月餅旅行一圈又回來了或者垃圾車大量回收月餅的怪狀。
人們似乎已習慣了見怪不怪啦一這才是最可怕的。今年月餅大戰愈加如火如荼:“中秋酬賓掀巨浪,買月餅中獎可得價值1萬元的一廳兩房的商品房一套”,其它獎品還有“足金項鏈”、“金戒指'“千元現金'“奉送酒席”、“免費旅遊”、“買五盒送一盒”等等無窮花樣。廣州國強食品廠“為了迎合人們的送禮需要”,推出“鮑魚瑤柱上貢月餅”,售價688元,另送一瓶價值180元的馬爹利洋酒。另一廣家也推出138元一盒的“鮑魚燕窩孖寶月餅”,內搭一條價值30元的紅雙喜牌香煙。禮中藏禮,據稱“反應熱烈月餅不再是為了吃,隻是為了送禮。
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確實已發生變化,尤其是孩子們,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中長大。有多少人還把月餅視為美食呢?每逢中秋不過象征性地吃一點罷了。廠家又大量生產,人們又拚命地你送我,我送他,怎麼可能會不積壓不亂丟呢?
據說一小偷光顧某食品店,守夜人抓起一塊賣不出去的蛋糕順手砍去,蛋糕堅如石塊,打得小偷滿臉開花,抱頭鼠竄。守夜人哈哈大笑:“小子,這回便宜你了,下次再來我可要用月餅對付你了!”中國是世界上節日最多的國家,很快就是聖誕節、新年、春節、元宵節、瓷都有瓷器節、鬼城有鬼節、風箏都有風箏節、冰城有冰燈節。還有山貨節、葡萄節、月季節、石榴節、西瓜節等。6個民族各有自己的傳統的節日,各地區都有自己的曆史和值得紀念的日子。有節日就有慶祝,有慶祝就離不開大吃大喝和送禮。類似月餅大戰之類的遊戲肯定還會繼續下去,甚至是逐步升級。尋常百姓人家就得考慮一下,是參戰呢,還是觀戰?也許還可以讓他們留著月餅去打小偷。
關於我這張臉
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的主持人楊瀾,有一次問我作家的臉都像你這樣沒有笑容,嚴肅得令人可畏嗎?”
提出這問題的已經不止一個人了。當我不足0歲,還是海軍製圖學校學員的時候,有些上尉、中尉軍官,尤其是女教員,對我都有點發怵。我的功課好,又是班主席,沒有多少可指責的地方,但他們又不肯放過我這張不喜歡笑的臉,期末作鑒定的時候便給我寫上,自信趨於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