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場,官場 第八章(1 / 3)

市場,情場,官場 第八章

李冬綺素描

她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從小就受到東方傳統禮教的規範。因此,一個中國女人能夠幹的事情,她幾乎都會幹。

她出生在黑龍江省北部一個半城半鄉的小鎮上,是四個弟弟和三個妹妹的大姐。在那個年代,女孩上學被視為無足輕重,由於需要她陪伴和照顧上學的弟弟,沾光也就成了學生。但她隻能用弟弟們用過的鉛筆頭,在弟弟們用過的作業本的背麵,寫自己的作業。她常常是在背上背著一個弟弟或妹妹,前麵抱著一個弟弟或妹妹的情況下溫習功課。可她偏偏老是在學校考第一名。

隨著她年齡的長大,一大家人吃穿洗做的事情,漸漸落到她的身上。從用舊布打格褙、搓麻繩、納底子、做成鞋,到買布裁剪、為一家人做成春夏秋冬四季衣服,樣樣拿得起來。

她能幹,自然就有一個使她非幹不可的命運在等著她。婚後,她過了十幾年“祥林嫂”式的生活,全部家務事都由她一人承擔。一日三餐做飯的是她,洗鍋刷碗也是她;受累的是她,受氣的也是她。吃飯的時候,公婆和丈夫先坐好等著,她炒一個菜端上去,人家就吃一個;別人吃一碗,她要給盛一8碗。最後輪到她上桌吃飯的時候,隻剰下一些涼了的盤子底兒。冬天氣溫零下三十幾度,為了省煤,她隻能用冷水洗衣服,她的十指老是像玉米梃子一樣粗糙。她生第一個小孩時,因難產要做手術,醫生卻找不到家屬為她簽字,為了救她,是一個護士代簽的。她產後吃不上雞蛋,想吃點心,隻得到四片核桃酥……要知道當時她並不是家庭婦女,而是齊齊哈爾一所大學的教師。每月的工資如數上繳給婆婆。她從天津大學畢業後,先在一個研究所裏工作過一段時間,曾攻克了國防工業的兩項技術難題:戰鬥機機翼的塗料和高炮炮膛的塗層。受到聶榮臻元帥的接見和嘉獎。

她一麵是新時代的先進分子,一麵又是舊家庭的受氣媳婦。這次婚姻最後終於失敗了,她帶著兩個孩子回到天津。

是命運或者叫緣分,使她和塘沽建港指揮部政治處主任張向東又見麵了。張曾是一輕局辦公室主任,當時她是一輕局下屬一個研究所的科技標兵。同時又是被小夥子們談論最多、被視為高不可攀的姑娘,長身挺秀,兩條大辮子垂過腰。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待人大方自然,談吐多智、才華外射。以後,一輕局成立挖海河突擊隊,張向東是她的連長。

張向東的妻子在幾年前去世了。在大地震、海嘯中,張向東給了李東綺娘仨以強有力的照顧1在他的兒女們的請求下,他們結合了。

這次婚姻是他們兩個人生活的巨大成功。

李冬綺聰明、優雅、能幹,在事業上才華橫溢,在家裏對張向東體貼人微,簡直就是他的全部夢想。

張向東強大、自信、寬厚,富於幽默感,是包容著她的一汪感情的大海。懂得欣賞她、讚揚她、嗬護她、支持她,是她感情的歸宿。

他們共同生活了年,從未紅過臉。

李冬綺用名牌的西裝、大衣、皮鞋、襯衣、領帶,把丈夫從裏到外從頭到腳裝備起來,甚至連皮帶也是幾百元一條的意大利貨,刮胡刀則是飛利浦的。使原本就髙大魁梧的張向東,越發氣宇軒昂,瀟灑入時。張向東待李冬綺的一雙兒女如同親生,一家人和諧快樂,進入生命的輝煌期。

1986年天津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印尼巨富看中了李冬綺的才華,隻要由她出任總經理,那巨富願意出資在開發區建立一個企業。李冬綺隻得放棄了在市保溫瓶公司副總工程師的職位,帶著幾個人來到塘沽東北部的鹽堿地上,從征地開始,自己埋鍋造飯,一直到創建起中外合資的嘉泰保溫瓶公司。每一道工序,每項產品,都是她親手設計規劃的,國外的市場是她打開的。短短幾年,她的公司成了世界同行中的佼佼者,產品百分之八十銷往世界各地。

張甸東則被選為塘沽區區委書記,雄心勃勃,政績不錯。

正值他們的生活進入鼎盛時期987年張向東有一次下基層檢查工作,誤了吃飯的時間,在食堂吃了碗涼麵條,然後腹部劇痛,且大口吐血。醫院診斷為胃癌晚期,已大麵積擴散。手術時醫生發現大網膜上都長滿了癌細胞,專家們斷言,他最多還能活一年。

李冬綺發瘋了,她不相信這個現實,不接受這個現實。偏偏現實比醫生預計的還要嚴重。張向東手術後高燒不退,把在國內搞到的藥物全用上也無濟於事。主治醫生透露了一個消息,美國新研究出一種藥叫亞硫氨黴素,也許能救張向東的命。但此藥很難搞到,即便海外有關係,恐怕也遠水解不了近渴。李冬綺立刻給香港的朋友打電話,請她不惜任何代價買到這種藥,並送到深圳。她當天乘飛機到廣州,不吃不喝不停腳地轉火車趕到深圳,拿到藥又急忙返回廣州,搭飛機再飛回天津。所幸沒有誤事,正是此藥幫助張向東度過了第一道難關。

李冬綺的能力和效率,使醫生們大為震驚,一個豁出命去的女人,好像沒有辦不成的亊。又向她建議,目前世界上治療晚期胃癌最好的藥,是曰本產的香菇多糖。日本請北京腫瘤醫院的一位專家幫助做臨床試驗,但隻給他夠十個病人服用的藥。如果能夠爭取讓張向東成為這十個病人中的一個,那就太幸運了,但中國的胃癌病人何止成千上萬……她二話不說就進了北京。幾天後,她回來了,不僅帶著香菇多糖,使張向東成為那個專家十個臨床試驗的病人之一,而且專家答應她定期來天律為她丈夫會診。

天津這方麵的專家她幾乎都請遍了,一有需要就及時來為張向東會沴。

李冬綺白天到公司上班,晚上守護在丈夫身邊。幾個月後,張向東奇跡般地出院上班了,西裝筆挺,精神飽滿。親自策劃並指揮了海濱浴場等幾項塘沽區的重點工程。不知道的人決不相信他是個剛做了大手術的胃癌晚期病人。知道實情的人,也會懷疑是醫生診斷錯了。連他本人也不再懷疑妻子的話一一李冬綺獨自承擔了全部痛苦,隱瞞了實情,隻告訴他胃部長了個良性瘤子。

由於國際市場競爭劇烈,李冬綺利用丈夫病情緩解的這段時間,全身心投入工作。用外方老板稱讚她的話說:“一個個新產品殺向市場,如同掃射機關槍,甩集束手榴彈,無人抵擋得了。”法國人多有拿破侖情結,她設計的拿破侖跨躍阿爾卑斯山的保溫瓶,在法國市場盛銷不衰。一個阿拉伯客商格外喜歡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她便設計出這對戀人在教堂秘密舉行婚禮的圖案,那商人一下子就訂了十萬美元的貨。意大利米蘭市舉辦世界保溫瓶展銷會,她不會意大利語,而跟意大利人做買賣最好使用當地語言。她單槍匹馬提前幾天到達,每天向一個中國餐館的老板娘學習二十個意大利單詞,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死記硬背。幾天後,她就借助這剛學會的一百多個意大利語單詞,加上手勢和自己的樣品,訂出近二十萬美元的貨……西歐、北美、中東、日本、非洲、獨聯體,她到哪裏,哪裏就有市場。她轉幾個國家,公司的任務就吃不了。她既是公司的總經理,又是公司的王牌國際推銷員。

一個人可以是科技奇才,也可以是經營奇才。難得的是李冬綺既能創造一流的產品,又善於用一流的技巧經銷自己的產品。

一年後,張向東再次住院。既然已經超過了醫生所預言的大限,李冬綺更有信心了,反而不像第一次做手術那麼害怕了。醫生也不敢再輕易對他的生命發什麼預言了……由於他養得好,體質恢複得快,能經得住手術的折騰,醫生就采取了手術這一直截的比較有效的辦法:哪兒出問題,就在哪兒開刀摘除病塊。此後的四年裏,他大大小小又做過五次手術。好了就出院上班,複發了再回到醫院。連續四個春節,都是由李冬綺陪伴在醫院裏度過的。

他上班就像個上班的樣子,該決策的決策,該指揮的指揮,該下基層下基層,該作報告作報告。而且堅持老習慣:不讓秘書寫稿,下班後回到家自己執筆。其實,在他生病的這五年裏,他的大報告都是由妻子代筆寫的。他先向李冬綺把自己的意思說一遍,然後就躺到床上休息,按時睡覺。李冬綺開夜車是家常便飯,常常熬一個通宵。第二天早晨,讓丈夫帶著謄寫得清清楚楚的稿子上會場。

張向東住院,她就在他的病床邊支一張行軍床。配合醫生,對張向東的治療和照顧,可謂精致得無與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