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睡雞覺,在張向東睡著了或不需要照顧的時候,她就在行軍床上翻譯資料、做小試驗、研究自己已進行了好幾年的遠紅外線……有時張向東看她實在太累了,就親自看著時間,強製她睡一會兒。
1991年,繼美國、日本之後,李冬綺對遠紅外線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驚人的成果,獲得14項國家專利。珠海一家有眼光的公司,聞訊要出300萬元買她的全部專利,她拒絕了:“我要那麼多錢幹什麼?用人民幣把自己埋起來又有什麼樂趣!”
由香港出資,用她的技術,在天津開發區成立了新旺達遠紅外線製品有限公司,推出1種產品,立刻震動了市場。很快就有國外客商和國內許多單位找到她,要跟她合作……身患晚期胃癌,仍能連選連任塘沽區委書記的張向東於199年春天去世了。
李冬綺感到支撐著自己的大樹猝然倒下了,她的精神幾乎徹底崩潰了,身體也突然垮了,大病了-場。朋友們勸她,醫生勸她,她為丈夫所做的一切,是一個男人為自己心愛的女人也難以做到的!一年過去了,她仍生活在失去張向東所造成的臣大空洞裏。隻有拚命投入工作,讓工作占住自己的心。〔己的時間,自己的精力。一回到家就渾身是病,變成了另一個人。幸好她的外孫女快兩歲了,非常可愛。一見到外孫女她該痛的地方不痛了,病也沒有了,臉上有了笑容,人有了生氣。
生活是有希望的。
“離天高”
傳奇山東菏澤有一位農民企業家,叫張武太。少年時期是學校的尖子生,有個很響亮的外號叫“離天高”現在已沒有人說得清當初同學們給他起這個外號的真實用心了。
1989年底,我很突然地收到他一封信。信寫得古怪,但很誠懇,半文不白,似通非通,邀我去廣州參加“賞花筆會”。在筆會上將座談討論“籌建全國性的藝術沙龍中國藝術家協會”和“出版《中國藝苑精萃》”等事宜。他在信中還說:
“我可以負責承擔活動經費,讓藝術家們賣個字畫,辦個展覽,著個書,立個說,以慰平生。”“趁我們正值當年,應無愧於華夏炎黃子姊,完全應該在藝壇上叱吒風雲,為振興繁榮囯家以盡匹夫之責。我這布衣百姓願為你們執鞭墜鐙,搖個羽扇兒,謀個南北西東,或跑個龍套,我自信還是勝飪的。否則人一死如燈滅,再好的藝術才華也帶走了。不知肯屈駕否?我這草芥之人值得共事嗎?我心慎儒。”
能寫出這樣一封信的人,不可能不引起我的好奇心。我猜測這個張武太是何許人也一一早年喜歡藝術,如今發了財,想圓了自己的藝術夢?想為藝術界做點好事?想附庸風雅?
也許是個性格特殊、喜歡出怪招或有點神經質的天才人物?
我決定邀前往,看看這個張武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如有可能就勸阻他不要成立什麼全國性的藝術家協會。他對藝術夠仗義,藝術也應該對他夠朋友,看出前邊是陷阱就提醒他別往下跳。
春節前的羊城,已經有了濃鬱的春意。
近百名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聚集在空軍賓館―張武太的號召力〈也許可以說是魅力)還真不小。
每個人一報到先接到一遝材料,有筆會期間的各種活動安排,有工作人員的姓名和分工。張武太從菏澤帶來了二十多名工作人員,分指揮部、財會組、會務組、藝術組、花卉組。
這真叫名人薈萃,聲勢浩大。眼下一般的政府部門、國營單位都不敢輕易舉辦這樣的活動,或者說舉辦不起。張武太到底賺了多少錢?特別是眾多名人聚在一起,都要顯示自己的才華和與眾不同的個性,智慧多,主意多,要求多,花樣多,問題多,是非多,誰能崴得了?
張武太有三頭六臂、特異功能?還是完全不知此中深淺,隻憑著一時的腦袋發熱?
張武太聞訊來房間看我,一見之下我頗感震驚―不是因為他的相貌有什麼驚人的出眾之處,恰恰相反,是因為他的相貌太普通了。甚至比普通人還瘦小一些,更矮一點。雖然西裝革屨,領帶齊備,仍然讓人一眼就看出他是個農民,不失農民的質樸和枸謹。雖然他是這次筆會的發起人和總指揮,卻沒有主人的瀟灑和自如,說話不很清楚,不善表達。聽力似乎也不太好,喜歡側過臉用右耳對準說話者,他的左耳顯然有毛病0神色嚴肅,略顯緊張,眼光總是望著別處--個不屬於他的世界。
好,誰也沒有想到這次筆會的操辦者竟是這樣一個人物。他和那些氣度不凡、自我感覺良好的藝術家們反差太大了。也許正該由張武太這樣的人來扶持中國藝術,幫助藝術家。
他的名片上印的密密麻麻,像一篇文章。他有十幾個頭銜,第一個是“中國農民”,最後一個是“菏澤師專工廠廠長”,還有“曹州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廣告中心經理”、“菏澤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第二天,筆會正式開幕。兩輛大轎車還有幾輛小轎車把參加筆會的人拉到一個公園,鞭炮齊鳴,幾位名人為筆會開幕剪彩,然後藝術家們伴隨著遊人先參觀牡丹。近千盆牡丹全是由牡丹之鄉菏澤運來的,如果在這隆冬盛開,實在是一大奇觀。但牡丹素有“花中王”之稱,生來一副強脾氣,人們出於功利的目的,越是強令它開放,它越不開,也許是那一年廣州的氣溫格外寒冷,千株牡丹開放的寥寥無兒,且不水靈,令人生出許多感慨。
看完牡丹再去欣賞書畫展覽,最後進了一家飯店的宴會大廳。張武太已擺下了三十桌酒席。真是大鍋飯,似乎誰走進去都可以吃。
在飯前,張武太宣讀了著名的《致藝術大師的心裏話》
先生:
您能光臨羊城聚會,我感到十分榮幸。我是一個農民,而您卻是國內外著名的藝術大師。為了籌辦這次大展,我耗盡了近三十年掙下的三十萬元。其中購牡丹一千株(盆〉,征作品千餘幅,邀請了國內藝術大師、港渙和世界知名人士、海外僑胞等百餘人,又邀請了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等六十多家單位,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次大展的籌備工作,並且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及廣東省、廣州市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我沒讓國家和地方財政拿一分錢,也沒讓任何廠家讚助一文錢。由於這次展出活動是我個人全資相辦的,所以,如果在招待等方麵有不到之處,請您多加原諒。賣盡家中破屋爛瓦,能陪您坐飲一杯酒,是我平生莫大快事。您放棄了自己的寶貴時間,駕幸廣州,您辛苦啦!我謝謝您啦這次到羊城,我有兩件事需要和您商議:
第一,我想把您的生平、肖像、以及您的一兩蝠代表作,和這次到會的其他著名藝術大師彙編在一起,我付資印刷,出一部大八開的《中國藝苑精萃》畫冊;向國內外發行,向天下之人作介紹,使您的名聲傳播得更遠、更遠……第二,近幾年國人著重商品經濟,忽略了藝未開發,我得悉好多藝術大師筆耕數十載,一幅作品竟變不成幾個錢,好多著名藝術家的生活大都是清貧的,連大街上擺雜貨小攤的,甚至連在街上賣大碗茶的都不如。於是,我下定決心,將您和別的藝術大師的筆下物,變為能吃的、能穿的。我就不信藝術不能繁榮經濟我想,全國的大畫家、大書法家、大作家、大出版家、大發行家,加上社會活動家,我們這些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成一個全國性的、群眾性的藝術托拉斯團體或沙龍,齊心合刀,著書的、立說的、寫字的、作畫的同舟共濟,來一個《中國藝術家協會》如何?《中國藝苑精萃》將是她的創刊或會刊0我來為您效勞跑龍套,為繁榮和振興我中華藝術,以盡匹夫之責。
上述純糸我個人一點不成熟的意見,您是否樂意?元月十九號將是我們座談和討論此亊的時間,恕我直言啦!
主辦人:張武太990年元月16日他有一種隨心所欲的氣派,他手下的人跟不上他,他則埋怨手下的人不得力。那三十桌酒席是他自己在開飯前兩個小時才聯係好的。他感到自己也像一道菜一樣被吃掉了。
他第一次體驗到想成名是很危險的,尤其是當個召集一群名人的名人。
他對自己的權威還沒有把握。
他自小喜歡舞文弄墨,崇尚藝術。以為現在正是藝術家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需要錢,而他正好有點錢,應該有資格來登髙一呼,號令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