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場,官場 第十五章(2 / 3)

幾乎每一條北京胡同都有自己的掌故,都有自己值得驕傲的曆史。一條胡同掛著許多四合院,每個四合院都各有千秋。一個外地人不走北京的胡同,不進北京的四合院,就不算真正到過北京。而走進了北京的胡同,又如同走進了中國的曆史隧道。四合院代表了中國的文化傳統,大都像廟一樣坐北朝南,多大的人物也可以住,普通百姓也可以住,四世、五世同堂可以住,兒女們分鍋分灶、獨立門戶也可以住。從外表看不起眼,裏麵卻不知住著什麼樣的人物。北京的胡同裏藏龍臥虎。

北京的胡同決定了北京的風格:招賢納士,寬厚量大。四麵八方的人都可以到北京來工作,一視同仁地受到重視,得到發展的機會。走仕途的叫當“京官”,搞業務的叫進入中央研究機關,條條胡同都走得通,條條胡同都通大道,容納東西南北。這就叫首都氣派,歡迎來工作的,歡迎來朝拜的,歡迎來旅遊的,歡迎來敘友誼談生意的,歡迎一切人,如海納百川,有容怎能不大!說到北京的量大能容,很自然地想到另外一些城市,雖然名氣也不小,經濟繁榮,但那種排外情緒,那種自以為是的小家子氣局限了城市的規格。

北京的胡同體現了古人“民可載舟,也可覆舟”的思想,不隻方便大人物,也方便小人物,具有平民意識。舉一小例每條胡同都有公共廁所,胡同長的設在兩頭,胡同短的設在中間,且不收費。不要小看廁所,有進無出不為通,有上無下不為達,論陰陽、講風水少不了這一項。70年代末巴黎有一位很能幹的市長;因為廁所問題沒解決好被選民趕下了台。天津市有兩任市長大抓過廁所問題,受到群眾的讚賞。當年有一外地人曾在天津最繁華地區轉了兩個小時找不到廁所,最後不得不買張電影票到電影院裏方便一下。此事被當時的市長在大會上講出,一時鬧得沸沸揚揚。眼下中國的廁所又率先進入高消費,方便一下便宜的兩角,不便宜的三角或者更多。但是不少中國人的錢包和教養對此還不適應,寧肯在收費廁所的外麵方便。於是許多城市裏又添了這樣一種景觀:屎尿陣包圍著冷冷清清的收費廁所。每見此景便想起可以免費方便的北京胡同裏的廁所,那才真叫方便。

北京胡同是北京人的福氣,也是進京的外地人的福氣。

不便方便

人們習慣於把排泄糞便稱作“方便”。把去廁所稱作“去方便一下”。每個人到一定的時候不“方便”都是不行的,它是生命機體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一環。在人賴以生存的吃、喝、拉、撒、睡五項活動中,它占了兩項。可見其重要性。

也許是為了顯示這種重要性,現在進廁所的手續變得複雜了,先交費,再領兩張便紙,然後才能進去。不論你被憋得臉青了還是腰直不起來了,沒有錢是不能進的。

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的提高,拉屎撒尿也有了價格,有的每次兩角,不限時間。有的還帶零頭,一角五分或兩角五分,掏錢找錢就更麻煩了。

有位老先生頭一次要南下旅遊,臨行前朋友們熱心為他出主意。有人建議他帶兩套睡衣,不管天氣多熱,不管下榻的地方看上去多麼幹淨,必須穿睡衣睡覺,不得讓皮膚直接接觸被褥。不得用浴缸,隻能站著淋浴。萬一不小心染上點難以啟齒的病,回來向老婆孩子怎麼交待?把老頭嚇得夠嗆,真想買美國睡袋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