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墾荒者
4月的上海,樹綠草青鮮花初放。位於最繁華處的上海展覽中心,人潮湧動,呈現多年少有的熱烈場麵。“上海?北大荒綠色特色產品展銷會”正在這裏舉行,數以萬計的市民從這個龐大城市的各個角落趕來。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所屬的120家企業,提供的1400多種無汙染的生態食品,對他們有著巨大的魅力。
在這湧動的人流中,最吸引人的是打著當年所在單位旗號的老知青,他們呼朋喚友,為第二故鄉站腳助威。在“六師――建三江”的隊伍裏,有一個穿著一身藍格西裝的精幹瘦小的中年人,他活躍在建三江管局的展品前,不斷向人推薦產品。“當年阿拉在那裏下鄉,真的無汙染的!”這時展覽中心的廣場上正在隆重地舉行開幕式,他聽見了農墾局局長隋鳳富的講話:“當年,14萬風華正茂的上海知青用汗水、智慧、青春,為北大荒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曆史性貢獻!”
這時,他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他叫陸士龍,當年在六師二十四團下鄉,撫遠荒原上出名的“墾荒模範”。
那是他人生的一幅壯麗圖景,如一幅經典的油畫總是懸掛在他的眼前:撓力河畔,風雪彌漫的荒原,一人多高的荒草在料峭的春風中起伏。穿著一身厚重的棉衣的陸士龍和57個兵團戰士莊重地站在荒原邊。二十四團的齊團長,把一麵紅旗插入雪地,他對大家宣布:“這裏就是24連,你們在這裏安家吧!”接著,龍士龍按著齊團長確定的地標,支起了兩頂帳蓬,向荒原要糧的戰鬥就這樣打響了!這是1970年4月的一天。
本來已經留城的陸士龍是經過“絕食鬥爭”,1968年9月來到二十四團4連的,又經過民主選舉當上排長。全連大會上宣布他到家屬排當排長時,全場一片笑聲。一個又矮又小的16歲的男孩子,去領導全連的老娘們幹活,真是亂點鴛鴦譜!誰也沒想到,陸士龍幹得有聲有色,副業生產搞得紅紅火火,她們生產的雞蛋送到珍寶島前線,她們生產的醬油、醬菜供應全團。陸士龍1969年8月8日入黨,成為全團第一個知青黨員。這一次他又搶先報名,帶領著全團第一支墾荒隊進入了陣地。團長親自帶領他們定點安家。
陸士龍點起了荒原上的第一堆篝火,那火點亮了他們的青春激情,溫暖了他們的胸膛,也燒去億萬年的荒涼,喚醒冰凍雪捂的大地。5月,正是開荒的季節,可團裏派來的拖拉機還沒到位,陸士龍心急如焚,作為指導員,他召集大家商量辦法,58個心想到了一起,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們把大慶人的經驗也用在了荒原開發上,他們拿起鐵鍬,人工開荒!望著漫無邊際的荒地,他們想起挖山不止的老愚公,挖一鍬是一鍬,開一畝是一畝。他們揮汗如雨,滿手水泡是他們艱苦創業的光榮記錄。
總算盼來了拖拉機,那紅色“東方紅”拖著銀色的大犁,在荒原上滾過,身後翻起黑色的波浪。蘇醒的黑土地在陽光下熱氣騰騰,它們像等候生兒育女的處女。然而連綿的春雨,讓耙地機和播種機無法下地,陸士龍的心情如天色一樣陰鬱。他又召集大家研究,有人提出可以人工向地裏灑豆種。不行,這樣太浪費種子,而且多數發不了芽!大家都不同意。有的老職工想起,當年轉業官兵開發北大荒時,曾用小木棍在翻過的土龍上紮眼,然後順眼點豆種。好,我們也這樣幹!第二天,陸士龍領著全連的人都下地了,他們身背裝著豆種小書包,手拿小木棍,沿著地壟插眼、點種。一粒豆種一個希望,無數希望變成一個理想,就是讓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祖國最大的糧食基地!地裏很泥濘,步履艱險,小陸第一個脫下了鞋,光著腳幹起來。大家都脫下了鞋,踩在泥濘裏。小陸指導員最主要的工作方法,就是吃苦在前。經過二十多天的努力,他們播下700多畝的黃豆。六師王少伯師長親自來到24連,倡導陸士龍的“小木棍點種法”和這種可貴的“小木棍精神”。這一年24連開荒三千多畝,收獲大豆十三萬斤,做到了糧、肉、菜自給自足,還自己動手建磚窯燒磚,蓋起了磚木結構的宿舍、食堂和辦公用房,同時還為國家上交二千多元的利潤!現在看來,這個數字太微小了,但對一個新建連隊就是奇跡!當時兵團的多數連隊都虧損。這奇跡是一個不到20歲的上海知青和他年輕的戰友們創造的!
第二年,陸士龍和他的24連再創奇跡,他們又開墾了荒地四千六百畝,收獲糧食九十二萬斤。他們連創造了一台拖拉機一個班次開荒108畝的全國農墾的最高記錄,打破了過去84畝的記錄。陸士龍回憶,當年他們24小時不停機,駕駛員吃飯都在機器上,夜晚經常有野獸驚擾,白天蚊子、瞎蠓叮得滿臉都是包,大家吃了不少苦!王少伯稱讚陸士龍和他們連隊是“墾荒模範”,他們的事跡傳遍了兵團,也傳向全國。他成了上海知青在兵團的最高的典型。後來他被任命為二十四團的副政委,成為知青中第一批縣團級領導幹部,那一年他23歲。後來,團裏想推薦他上清華大學,他寫了血書,堅決要求留在了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