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整天笑嘻嘻的小曹突然來了倔勁,哪也不去!他自願幹起沒人願意去的“公差”,打起行李到水利工地辦小報,邊和戰士們一起刨凍土,邊采訪,晚上編小報。知青們對他的評價是“一點兒也不像上海人”!後來他到連隊蹲點時,竟鑽進熱浪滾滾的窯裏取磚,然後寫了一篇報道《16團發明了多用小磚窯》,發表在《黑龍江日報》上。由於小曹的“橫下一條心”,他從報道組裏“多餘的人”成了最能幹的人。在報道組工作的前後二十多個知青中,隻有他和另一個人成為專業新聞人。
現任《人民日報》國內政治部主任的曹煥榮,每天最忙的事是安排關於政治局的重要報道,忙裏偷閑,他忘不了聯係那些當年報道組的戰友,他知道他們對他的指導,仍然是重要的。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康紹邦,當過他的頭,這位天津大學附中的高中生,在全國數學比賽中得過獎,他對小曹的“最高指示”是“抽象思維,形象落筆”,這句話指導了他幾十年的新聞寫作。
當年老康執筆的一篇《用毛主席哲學思想指導養蜂》的文章,在《人民日報》發了幾乎一版。1977年恢複高考,他考上河北大學,本科畢業又考上北大的南亞研究所,成為季羨林先生的研究生,主攻印度古代哲學。後來他成了中國中印文化比較研究方麵的重要學者。1978年,我在中央黨校學習時,他正任黨建教研室主任。有一次中央一個重要部門來人到黨校了解康紹邦,校方很緊張,不知他哪篇文章惹了麻煩。原來康教授寫過江澤民同誌黨建理論的文章,中央很滿意,要請他主編一本這方麵的書。這次本來要請老康一起團聚的,楊兵說,他正在青海給幹部講課。他說,這小子特能白話,一個專題的講座能講四天,根本不拿講稿。我在“百度”搜尋了一下“康紹邦”,條目太多,看不過來,我看到了他翻譯的《一個藝術家的宗教觀——泰戈爾講演集》和點擊率很高的他的文章《中國和平發展道路與國際戰略》,還有報紙對他最近對台海局勢的言論的報道。曹主任說,老康已是舉世矚目的人物了。
曹煥榮還回憶起當年他和現任上海交大經濟管理學院執行院長、經濟學家費方域教授的一次“經濟學合作”。那是1972年下半年,周總理“抓批極左”,要把生產搞上去,《兵團戰士報》破天荒地開辟了“搞好經營管理”的專欄,向“向陽路”約稿。小曹就和小費把被批判過的《國營農場管理學》找出來研究一番,又找老農場幹部采訪,寫出一篇“作業組如何進行小段包工”的稿件,在當時引起不小的震動,那時敢提出一個“包”字已是相當不易了。盡管腦門錚亮、戴著漂亮眼鏡的費方域對經濟學心儀已久,可返城以後當了警察,夜裏常去“蹲坑”。眼睛雖不太頂用,可他的分析判斷力很強。後來考上了上海交大,畢業又北漂讀了北大的經濟學碩士,又跑到哈佛當訪問學者,現在是當代經濟學的博導,還兼著上海現代經濟研究所的所長。
飯桌上,大家講個故事,楊兵的兒子在清華大學經濟學院讀書,是用一本統編的西方經濟學的核心教材,可是市場上脫銷了,兒子來找他想辦法,他笑著說:“我給你要一本,那書是小費翻譯的,他是我們兵團的哥們兒!”兒子很吃驚。這本名為《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的著作可非同小可,它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哈爾?範理安,這本書的引進被認為是中國思想解放的奇跡,它已再版了6次。
和每次聚會一樣,隻要楊兵在場,他就是中心。說來說去,誰也沒想到當年“消息總彙”、“意見領袖”的他能成為中紀委的高官(現任中紀委駐國家糧食局紀檢組長)。楊兵的父親楊仿人是我黨留原蘇聯的“老軍工”,曾是鞍鋼軋鋼廠第一任廠長,他的事跡寫進中學教材。楊兵當時是報道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古今中外無所不曉,最熟悉中國軍工史、中國冶金史。當年絕密的中蘇衝突、中美對話他也了如指掌。哪個高級軍隊幹部的調動他都知道,好像他就是總政幹部部長。他對16團的政治經濟動態更是時刻關注,當時的許多報道都是他的主意。不過他也“闖過禍”,他曾把“反對團政治處劉主任腐敗”的大字報,貼到團招待所。因此他被撤銷團報道幹事職務,下放回連隊。若幹年後,聽說劉主任轉業回到一個邊遠小縣,生活十分困難,已經當了紀檢組長的楊兵還專程去看望。劉主任感動得流下眼淚,楊兵說:“我當時年輕氣盛,做得不妥。”劉主任說:“我做得也很過分!”從這件事上看,更顯示了楊兵具備一個紀檢幹部的基本素質:剛直不阿、勇於鬥爭和心地善良、關心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