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1 / 3)

附錄(一)

陸天明蕭複興等名家力薦賈宏圖長篇新作

著名作家賈宏圖講述北大荒知青故事的長篇紀實文學《我們的故事》已在《生活報》連續登載兩年有餘,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尤其引起了老知青們的強烈共鳴。近日,《我們的故事》由作家出版社結集出版,並在哈爾濱廣播電台“音樂909”連續播出。近日,記者采訪了幾位著名作家、評論家和編輯,他們都給予了《我們的故事》熱情推薦。

作家責任編輯賀平

黑龍江哈爾濱人,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碩士。

1975年赴黑龍江柳河五七幹校插隊務農,1977年考入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係,曾任《哈爾濱文藝》雜誌編輯,《環球企業家》雜誌記者部主任、副編審。散文《有方桌的房間》獲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全國散文征文一等獎、1994年《上海文學》散文獎;《秋天的鍾》獲1994年《人民文學》散文獎、1995年國家優秀圖書提名獎。現任作家出版社副編審,《企業文化》雜誌執行主編。

他的使命感讓人感動

這稿子我事先不知道,是領導派來的。一開始我就想,印一些就算了,因為我知道他不會寫得不好,人家是一個很成熟的作家,但是我沒想到寫得這麼好。這種好不用我說,將來大家看了就都知道了。就說我們照排的那些工人,他們都是外地人,也沒多少文化,隻認識一點點字。但是,他們晚上看到半夜,然後和我說,他們也喜歡看。和作者賈宏圖比,這些工人應該是他孩子的年齡,但是他們對這本書也這麼喜歡。所以,我覺得他這本書就是屬於大家的,屬於人民的。

你出差的時候,坐火車從田野上走過,他寫的那些場景,你都會看到。北大荒那些土地,那裏靜悄悄的什麼聲音也沒有,隻有火車的聲音,車廂裏的人都在喝茶、聊天、打撲克。他們早把那些都忘記了,那一代人把青春和生命都留給了北大荒,現在都沒有了。人們好像覺得,那些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但是我看他的書,我就想起來那些時候。我是很小很小的知青,所以我對那個地方太了解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對他寫的那些有特別的體會。我那時候也喜歡文學,喜歡寫詩,可現在回頭看看那些東西,那些詩沒有一首能夠作為詩留下,我們那時都是寫一些順口溜,給人家打竹板的。但是我想,你的一段生命留在那兒了,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沒有白做一回年輕人。

他在這本書裏麵,不僅寫了當年知青的苦難與風流,而最主要的他還寫了後知青時代的那種艱辛、坎坷,他們今天有多少人下崗,他們家庭的情況,孩子的情況是什麼樣,這些也寫了很多。由於這種時間的跨度,讓他這本書顯得更加的厚重。

他在前言裏麵有一段話我覺得說得特別好,他說:我們是時代的標本,我們是一代苦難的風流,我們走過漫長的風雪迷蒙的冬季,我們的青春留在了無花的季節。然而我們畢竟走過來了,在那充滿泥濘的路上,我們攙扶而行,留下一行行深深的足跡。

我覺得最感動的就是,他的情懷。你讀他這本書不光是一個文字的問題,他對文學的態度,他對生命的態度,他對人生的態度,由於他的這些態度是那麼樣的豁達,所以他的文字你讀起來是那麼樣的爐火純青,那麼樣的從容不迫。他在後記裏有一段文字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寫得很好了,因為我們現在的文學已經進入到一個很繽紛的時代,這是很斑斕的世界。年輕人對於那些文字應該說是非常優秀的。這說明,他對自己和時代有一種清醒的認識。

我曾在黑龍江工作20多年,那時我就認識他。作為一個作家來說,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讓我如此感動,我從他的文字裏更認識他了。他真的有一種使命感,他這本書隻要你一讀,會感覺是上帝安排他來寫這本書一樣,所以給了他那樣的生活經曆,給了他那麼多苦難,也給了他那麼多智慧和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