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誌發。他的身體在逐漸恢複,冤案也終於得到了平反,經重新調查,那確實是趙漢雄和何大賓聯手造下的冤獄。趙漢雄的目的是奪取袁誌發的基業,而何大賓則在他的交代材料中寫道:“袁誌發在山陽發財,卻不聽我縣委書記的招呼,我當然不能容忍。”
不過,這隻是他迫害袁誌發動機的一個方麵,另一方麵就是經濟原因了,趙漢雄奪得袁誌發的企業後,每年都要給他分相當數額的紅利,而他用這些錢已經在南方辦起另一家企業,準備退休後去當董事長。當然,企業暫時掛的別人的名字。袁誌發平反了,可是賠償卻進行得十分艱難。因為,這裏不止是他多年的冤獄需要賠償,更多的是他被奪走的產業,保守估計也在兩千萬左右。山陽的一些黨政領導私下盤算,如果真的給他賠償,將會給本來就困難的地方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所以,他們希望審判機關能從山陽的經濟大局出發,維持原判。反正袁誌發已經服過刑,平反也不能把那十年找回來,卻使全縣蒙受巨大經濟損失,何不犧牲他一人,幸福千萬家呢?當然,這個想法不可能得到公開的支持,袁誌發該平反還是平反了,可賠償的資金卻很難及時得到。不過,有一點令人擔心的事不能不講,盡管身體在恢複,他的精神卻出現了問題,常常無端的淚如泉湧或者狂笑不止,他還向縣裏提出一個荒唐可笑的條件:如果能讓鄭楠繼續當書記,他就不要賠償了。因此,很多人都認為他可能真的要變成瘋子。上述幾人,都是很難確定為好人還是壞人的人,因此,在這裏我們必須還提及另一個人。他就是鄭楠。他已經死了,可是,餘波並未平息,甚至,暗流還在湧動。鄭楠是自盡身亡的,這樣的人,是不可能舉行什麼遺體告別儀式或者追悼會之類活動的。可是,明主任還是帶著幾個秘書和司機小丁給他操持了後事,孫鐵剛也帶著一些民工趕來,馮健男也用輪椅推著袁誌發相隨而來,消息不知怎麼傳出去的,火化當天,無數山陽的百姓從四麵八方趕到火化廠,好多人放聲大哭,嘴裏不停地叫著“鄭書記”
,有兩個年紀大的老太太居然哭暈了過去,小丁更是跪在地上,一邊給鄭楠的遺像磕頭,一邊哭叫著“鄭書記”
,至於他何以如此悲傷,大家都認為是給鄭楠開車三年建立的深厚感情,至於他受趙漢雄之命,曾經謀害過鄭楠並在最後關頭改變主意又救了鄭楠的事,就誰也不知道了。更不可思議的是,火化之後,鄭楠的骨灰盒居然成了寶貝,好多人爭著要保存,最後不知被誰拿走了。後來聽人說,在那道鄭楠說要埋骨的青色山嶺上,一圈嫩綠的鬆樹中,立起了一塊石碑,上邊刻著六個字:“懷念你,感謝你”
,沒有抬頭,沒有落款。可是,每逢年節及各種祭日,總是香火不斷,鮮花環繞。
最後,應該說說專案組的成員了,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好人。好人應該得到好報。這是人們的期盼,是讀者的渴望,可是……怎麼說呢?案件破獲後,當然驚動了新聞媒體和上級領導機關,可是,在相當一個時期,不知是誰、通過什麼途徑頒布了一條不成文的禁令,白山地區任何知情人不得向新聞媒體透露案情。當然,後來,白山市委也進行了改組,遺憾的是,新任市委書記不是關市長,因為,作為市委領導班子主要成員之一,他對白山發生的這些事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被調離白山,省委另外選派他人來白山任市委書記和市長。因為案件的偵破牽扯到方方麵麵,造成了白山的政局動蕩,所以,也有人暗地裏說什麼專案組破壞了白山的穩定大局,有人甚至說:“這案子還不如不破。”
這種情況,不能不對專案組成員的命運產生影響。當然,總的說,他們的命運還是不錯的:穀局長被調離白山,提了半格,到省廳任廳長助理去了。按常規,這是一個擬提拔的崗位,可是,穀局長已經年過五旬,他前麵的副廳長最大的才四十八歲,最小的則三十八歲,他還有提拔的希望嗎?所以有人說,這是省廳對他的保護和安慰。至於為什麼要保護和安慰他,其中的玄機就不得而知了。穀局長調走了,林蔭代理局長,主持全局工作,至於能不能扶正,什麼時候扶正,還是一個未知數。應該說,收獲最大的是秦誌劍和邱曉明。秦誌劍終於提拔為副科級。之所以達到這個目的,據說還是因為清水市委班子換屆後,新一任班子提出了破格提拔人才的口號所致。不過,他雖然被提拔,卻附有一個條件:清水的公安工作需要他,他不能調往市局刑偵支隊。既然領導這樣信任自己,他也就慨然應諾了。小心謹慎的邱曉明倒是順利地接替老曾當上了山陽縣的公安局長。不過,他當上局長後,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了,還有人說,他家中的牆上還貼了一條橫幅,上邊寫有“難得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