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我的兩個吃貨女友(3 / 3)

葉楓想了想,才弄懂這裏麵的潛台詞。

如果身份證上標明自己的家庭住址,很容易讓某些犯罪分子利用。

假如一個港島富豪掉了身份證,自己的家庭住址就會暴露,有心人可以順著線索找到富豪,做一下違法勾當就非常簡單。

當然,還可能有一些次要原因。

港島的麵積非常有限,很多底層居民都是住在公屋裏,沒有屬於自己的房產,遷徙的自由也不受限製,身份證上就沒有必要編寫家庭地址。

這種戶籍政策與北方大陸的城鄉戶籍政策有著根本的區別。

港島的城市麵積太小,總共加起來不超過1200平方公裏,不需要對居民的家庭住址做出特別標注。

北方大陸的麵積太大,總麵積超過了960萬平方公裏,為了方便管理,必須對居民的家庭住址做出標注。

另外,北方大陸的戶籍政策都伴隨著某些隱性的福利,比如上學、醫療、經商、就業等等,都是外鄉人不能享受的。

想到這裏,葉楓也就不再糾結,抱著阿珍妹子離開了警署大樓。

此時,夏文媚坐在白色的豐田轎車裏,看到兩人走出了油麻地警署,就輕輕摁動喇叭,示意他們快點上車。

葉楓坐到了副駕駛座位上,係好了安全帶,看到後排的蘇慧珍也坐好後,指著東南麵的十字路口說道。

“今晚我們去廟街吃飯吧!我還沒有去過那裏,聽說廟街的風味小吃非常多,想去嚐一嚐。”

夏文媚聽後點點頭,掛擋後輕踩油門,打著方向盤就把車頭調轉馬路左側,很快行駛到了甘肅街。

其實,油麻地警署分局距離廟街並不遠,左拐直行不到三百米,就會看到一個高聳的紅色牌坊,上麵用隸書寫著“廟街”兩個繁體大字。

早在港島開埠,廟街就出現在了九龍的地圖上。

當時的廟街分為兩段,以油麻地天後廟為界,以北一段被稱為“廟北街”,以南一段則稱為“廟南街”。

隨著廟街附近人口的日益增長,天後廟對出的廣場開始發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場地,帶動了廟街附近不少販賣雜物及小食攤檔的存在。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港府在廟街規劃出了600多個攤位,讓小販們能在合法區域內正常經營,避免街道上出現人流擁堵的現象。

傍晚時份,廟街路邊的攤檔便會開始營業。

那些攤位售賣的物品十分繁多,有男性服裝、手工藝品、茶具、玉器、古董。

當然還有一些新興的廉價電子產品,包括電子計算器、電子手表、電子鬧鍾、掌上遊戲機、電子琴。

在天後廟附近,也有不少算命和相麵的攤檔,更會有粵劇表演。

據說,早在民國時代,那裏就有一些武師在天後廟廣場表演賣藝和賣藥。

虎鶴雙形拳,了解一下。

鐵線拳,了解一下。

五形拳,了解一下。

跌打損傷酒,了解一下。

大力金剛丸,了解一下。

龍虎丸,了解一下。

當然,廟街最為出名的是那些售賣特色小食的攤檔,像海鮮、煲仔飯及各類麵食等等,價格非常親民不說,烹飪的水準也相當不錯,深受西九龍總區的居民歡迎。

現在,天還沒有完全黑透,街道上的路燈也沒有亮起來。

葉楓帶著她們走進了街邊的一家名叫利強海鮮食府的大排檔,看著店裏隻有七位服務員在招待一樓的幾桌客人,在跟他們打了招呼後,就徑直上了二樓包間。

十多天來,他早就吃夠了冰箱裏的肉食和蔬菜,真想換換其他口味,趁著今天出來辦身份證,就跑到了警署附近的廟街吃上一頓海鮮大咖。

這家大排檔的菜品非常有名,麻辣小龍蝦、蔥爆海參、醬炒釘螺、清蒸角蟹、椒鹽蝦菇、清蒸石斑魚都是店裏的特色美食。

晚上來吃飯的人絡繹不絕,要是來晚了都沒有空座位。

聽店裏服務員傳出的小道消息,後廚的大師傅是伺候了四代皇帝的清廷禦廚張嗣成的後人。

他從小跟著祖爺學做菜,根據閩南特色又改良了滿漢全席裏的某些菜肴菜式,使它們變得更符合港島人的口味,這才被美食協會評為“利強鮮美味大師”。

早在幾年前,在珍寶海鮮舫舉行一年一度的“至尊名廚大賽”中,這位剛剛出來闖蕩的張總廚強勢碾壓了素有“炒王”之稱的龍鳳大酒樓的戴龍師傅、錦江飯店大廚劉三師傅、禦善房的快刀手陳東師傅、五羊酒家大廚楊振天,卻惜敗於“食神”史蒂芬·周之手。

大快樂餐飲集團的老板達叔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卻被這位禦廚後人給嚴辭拒絕。

惱羞成怒的達叔在餐飲行業發出了封殺令,讓港島本島的各大酒樓和餐飲連鎖都不得錄用這位禦廚後人,如果誰敢偷偷錄用了,就別怪他不講情麵。

於是,龍鳳大酒樓、錦江飯店、禦善房、五羊酒家等美食行業巨頭都關上了招攬的大門,逼得他隻能來到西九龍的廟街擺攤賣魚丸。

不過,他憑著自己的手藝將魚丸做得非常好吃,價格也很親民,普通老百姓都能吃得起,這就讓他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後來,海鮮大排檔的老板章明君在招聘新廚師時,看到了沿街排隊購買魚丸小吃的青年男女,頓時大感意外。

在聽旁邊的攤販說起了張大廚的往事後,也就起了愛才之心。

章老板多次來到攤位前拜訪這位禦廚後人,邀請他去海鮮大排檔擔任總廚。

雖然張大廚頗感意外,但還是被章老板的三顧茅廬所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