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朝廷上的政治鬥爭(3 / 3)

“北方肆虐的寒風致使溫暖的長江主幹道結冰,羌胡缺乏糧食物資,不斷南下劫掠求活。”

“更多的自耕農失去土地,缺衣少食,嗷嗷待哺。”

“士人們卻還躲在塢堡中喝著熱酒,吃著五石散清談《新五德終始說》,吹捧某某名士豪放灑脫,放浪形骸,一起吟詩作對,風花雪月。”

“他們搭建的社會架構早已開始崩塌,大禍臨頭還不自知,愚蠢至極。”

“也對,在他們看來,自耕農就是泥腿子,根本算不上民,死個一千萬兩千萬都不值得同情,還不如嗑點五石散飄飄欲仙。”

“可在我看來,大漢的根基是幾千萬農民,是他們產出的糧食供養了大漢;大漢的根基是上百萬百工,是他們產出的鹽鐵布帛增加了大漢的財富。”

葉楓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最後總結道。

“大將軍,你要做的就是維持朝堂的穩定,絕不能讓洛陽焚毀於戰火中。”

“一旦朝廷失去威信,各地豪強就會拒絕臣服漢室的統治,並以各種方式謀求割據一方。”

“這樣的話,大漢名存實亡,剩下的皇帝也隻是個傀儡,等到別的豪強采用武力征服四方,皇帝的小命也就到了盡頭。”

何進聽著句句紮心之言,撲通跪在地上,不停磕頭。

“先生,請教我濟世救民之策。”

一旁的蔡邕更是大腦一片空白,早已失去往常的儒雅氣質。

他不是沒想過豪強對大漢帝國的危害,隻是自身出於豪強世家,本能的做不出自斷根基的事情。

聽完眼前之人的見解,感覺此人必是世家豪強們的心腹大患,心裏對他的印象不由差了幾分。

葉楓也沒有絲毫保留,把這段時間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錢糧軍隊,是朝廷穩定的根基。”

“洛陽人口眾多,數量在幾十萬,多是達官貴人、豪強士族及其門客佃戶聚集本地。”

“閹人及其黨羽在洛陽周邊占有的土地超過十萬傾,完全可以把這些膏腴之地收入少府,可招募流民十萬戶用於屯田。”

“按照每戶五口之家耕種100畝地計算,每畝產糧1.5-2石,賜予種子、農具、耕牛,可收獲其7成,一年下來就可以獲得105萬石-140萬石。”

“有了這些糧食,不論是練兵,還是救濟附近州郡流民,都會有底氣。”

“五口之家,除了種植小麥和粟米之外,留下五畝種植芋頭,可產糧千斤,哪怕是遭遇饑荒都能挨得過去。”

“深耕用的曲轅犁,中耕用的鋤和鏟,播種用的耬車,收割用的鐮刀,用河水灌溉農田的翻車和渴烏,打井用的轆轤,舂米用的水碓、風車,這些工具的大規模應用更能提升田地糧食產糧。”

“除此之外,大量收集人畜糞便進行漚肥,挖掘河道、池塘中的爛泥漚肥,散播到田地間也會增加糧食產糧。”

“如果采用輪作、套作等精耕方式,一畝農田的小麥糧食產量可以提升到7-9石(即420-540千克)。”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些豐衣足食的屯田農將是漢室江山的鐵杆支持者。”

“農閑時,組織他們進行演武,一旦地方有變,他們將是大漢的後備兵員。”

“不若許諾他們,平定叛亂可減免稅賦,甚至賜爵封官。”

“每百戶可建立學堂,他們的孩子可免費上學,教授一些農學、百工、雜學、醫學等課程,拔擢優秀人才充當小吏。”

“這樣,他們也就有了奔頭,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青州人發明了左伯紙,配合我通曉的印刷術,將相關書籍印刷成冊,這樣就可以將南宮東觀裏的書籍刊印天下。”

“最後,選擇劉氏皇家家學作為選拔朝廷人才的唯一標準,改革察舉製為科舉製,選拔優秀人才充實朝堂,執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策略。”

“通過這些方式壓製地方豪強,斬斷世家對學術的壟斷,打通寒門子弟和屯田客向上晉升的渠道,才能讓大漢長治久安。”

葉楓有些意猶未盡,何進聽後卻冷汗連連。

“先生,我怎麼聽您說的都是帝王之道?”

“我隻是陛下的舅舅,太後的哥哥,執行帝王之道,這不是僭越嗎?”

“陛下即將成年,我做了他該做的,讓後世史書如何評價我?”

葉楓搖搖頭,有些看不起他。

“你被太後委任錄尚書事,和太傅袁隗統領朝政。”

“你不站在朕即國家的層麵看待事物,如何處理內有世族驕橫、宦官狡詐,外有悍將擁兵、豪強不軌的危險局麵?”

“等皇帝親政,他也要執行類似的策略,要不然就等著四方民變,推翻漢室吧!”

說完,葉楓拂袖而去,留下何進和蔡邕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