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想要活下去,就前往唐聚塢堡,同盟軍正在那裏熬製糧食,足夠讓你們吃飽,還等什麼?”
說完,他一揮手,身後的三千重甲鐵騎舉起長槍,開始緩慢的加速衝鋒。
仿佛在下一刻,這死神的長槍就會刺穿流民們的胸膛。
最前麵的流民連忙爬起來,扶著自己的親朋好友饒過這群騎兵,遠遠向唐聚塢堡的方向跑去。
於禁輕踢馬腹,帶著同袍們圍著營寨跑了一圈,等最後一批流民徹底離開,才緩緩返回軍營。
函穀關上,護羌校尉楊瓚看到了這一幕,感歎一聲可惜了。
.......
二月十一,宜建房。
下午,袁紹帶著六萬多同盟軍趕到了穀縣縣城,他要在這裏建立新的中轉站,方便工程營組建重型巨石炮攻擊函穀關。
但是,他馬上就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所有的路口居然被新出現的流民給擋住了去路。
很多百姓已經開始糾纏著同盟軍,說是董卓軍走之前,曾經說過留下了不少糧草給同盟軍,是用來救濟他們的。
百姓們本來也不是很相信,偏偏有幾個曾經習文斷字的人知道同盟軍打著“匡扶漢室、拯救黎民”的旗號,再加上實在是餓得不行了,也就大著膽子,找同盟軍要點吃的。
他們也聽說同盟軍在唐聚塢堡賑濟百姓,可是自己三天沒吃飯了,肚子餓得咕咕響,實在是走不到十五裏外的救濟點。
所以,一旦有人帶頭,馬上就讓周圍的百姓把同盟軍都圍了起來,要他們幫忙解決吃飯問題。
袁紹哪裏想到會有這樣的事情。
更何況,他們帶的糧食也不多,隻能吃上三天,現在哪裏還能供給近十萬的百姓的吃飯。
於是,就有一些兗州聯軍的軍隊開始用鞭子驅趕那些前來“討吃”的百姓。
人的心理就是這麼奇怪。
幾天前,這些人見到董卓軍燒殺搶掠,一個個都噤若寒蟬,一聲都不敢吭。
但是現在餓極了,對著同盟軍驅趕的鞭子,在幾個“二愣子”的帶頭抵抗之下,這些百姓居然爆發出了巨大的勇氣,一邊高喊著“給我糧食”,一邊去搶奪同盟軍手裏的鞭子。
場麵頓時混亂異常,如果楊瓚能夠預計到有這種情況,在旁邊埋下伏兵,趁著場麵的混亂發動進攻,或許還可能有不小的收獲。
他顯然沒能預料到餓極了的百姓的威力,但是不等於沒有人預料到這一點。
隨著一陣山呼海嘯的聲音傳來,大地再次變得顫抖起來。
那些百姓們一看,西麵衝來了一片黑壓壓的重甲鐵騎。
這些騎兵邁著整齊優雅的步伐,由疾而緩地慢慢減速向前挺進,直到距離百姓們約兩百步就停住。
騎士們紛紛拉弓上箭,明晃晃的箭頭直指那些鬧事的百姓,隻等著青州刺史太史慈一聲令下,那箭恐怕就會離弦而出,化為吞噬眾人生命的魔鬼。
那些百姓見到這樣的情形,急忙紛紛奔逃。
轉眼之間,隻剩下同盟軍士兵。
袁紹看著場上混亂情形,臉色都不好看。
這些人明顯就是家園被董卓燒毀的原洛陽居民,他們不感激自己打跑了董卓,現在還向同盟軍伸手要糧。
如果不給糧食,他們還有力氣和膽識上前來搶,真不知道死字是怎麼寫的。
如果給了糧食,六萬多同盟軍要吃什麼?
謀士許攸看著袁紹十分為難的樣子,小聲勸說道。
“主上,這些流民不超過十萬人,給他們一頓飯的糧食,讓他們前往唐聚塢堡接受救濟,對同盟軍來說並不是難事兒。”
袁紹歎了口氣,苦笑著說道。
“我不擔心這些流民的糧食問題,隻是感覺自己這個盟主特別沒麵子,辛辛苦苦冒著危險來攻打董卓,卻沒有得到流民們的感激,這種挫敗感可想而知。”
“你看青州刺史太史慈耀武揚威的樣子,看著那些流民在箭矢的威逼下瑟瑟發抖的樣子,難道他們都覺得我袁本初是一個好欺負的人嗎?”
許攸撚著胡須,一時間眼中閃過森寒的殺機,冷笑著說道。
“這群賤民就不應該活在世上,得罪了我家主上,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高覽將軍,兗州鐵騎已經回歸,你帶著他們抄小路前往河南縣城北麵的大道,扮作董卓軍的樣子,將他們全部截殺。”
高覽悄悄上前,領命而去。
一場殺戮,即將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