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章 莊家(1 / 3)

451章 莊家

451章 莊家

剛結束了八月份的麥收,十裏鋪又迎來了明年冬小麥的播種。

生長期接近一年的冬小麥比百日可熟的春小麥口感更好,但也需要更多關照,從下地到最後的收割全程,都需要種植者細心照料。

由於無水栽培種植技術的逐步介入,雖然十裏鋪墾荒區的總種植麵積增加了兩倍,但鎮外周邊的耕地麵積卻縮小了三分之二,這當中還是因為有不少老輩村民堅持要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種方式所致。

年輕人們大部分都選擇了無水栽培農場的密集化種植,十多層的立體式管牆滴漏種植模式,加上來自灰山療養院阿方索博士的超級營養液,從上一季度的收成情況來看,無水栽培農場的平均單位畝產量比鎮外傳統露天種植方式要高出六十倍。

如此巨大的產量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女媧可控核聚變電站提供的無盡能源,以及種植者們晝夜輪班的辛勤勞作。

田建明無法像年輕人們那樣輕鬆爬高躥低,毫不費力地穿行於多層立體種植區,所以他給自己選的還是鎮外山坡上的二十畝老地。

經過兩季耕作的實際操作,這位昔日燕京大學的曆史教授也漸漸熟悉了田間地頭的勞動。雖然一個人要收拾二十畝地,但在準備充足的情況下並不麻煩,他有各種傳統農民所沒有的犀利工具,還有一台四號機體可以幫忙馱運、鬆土、撒種,種田者的勞動強度已經降到了有史以來最低的程度。

十裏鋪每戶有責任田的人家都有至少一台四號機體,像田建明這樣的公務人員擁有的是公配四號機體,但僅限於農務勞動。大多數種植戶家裏的四號機體屬於私有,私有的四號機體可用於從事種植之外的更多家務勞動,但擁有者必須想辦法掙到足夠資源點數來換取四號機體所需的雙極電池。

農業部的工程師們為四號機體設計了不下二十種任務模塊,更換不同的模塊即可實現不同的耕作功能,從鬆土、播種到灑水、施肥、收割,幾乎全程包攬了所有重體力活,耕作者隻需要通過腕式終端或互助表操控機器,並根據田間情況的變化適當調整作業程序。

相比之下,無水栽培種植的勞動強度要大得多。如果不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或姑娘,還真沒法在那種強光照射的高熱度狹窄空間裏撐下來。除了卡魯,還真沒有其它任何機器人能勝任無水栽培農場的耕作,但用卡魯的話,這成本投入無疑太高了點。工程部打算設計一種能夠獨立打理無水栽培種植農場的本地機體,隻是尚需時間來完成成熟化運用的測試。

當那台右後足肢有點小問題的公配四號機體完成了一半田地的播種量時,田建明注意到從東南方向駛來一輛六足運輸車,後麵還跟了兩台足肢戰車護航。

車隊駛近鎮子後並未引起關注,十裏鋪的村民們早已對這些互助會的載具熟視無睹,現在連村裏的孩子們也都懶得圍觀那些足肢車了。

運輸車在牆根腳停下,從打開的尾艙門中先出來一位穿互助會藍色棉製服的年輕人,那是信息部的小徐,田建明手下的新人。緊接著小徐後麵下車來的有四個西裝革履的男人,這些人中有三位都戴著眼鏡,他們秩序井然地排著整齊縱隊,跟在小徐後麵朝這邊緩步走來。

田建明站起來,從田坎上抱了一袋麥種倒進四號機體的貯種艙裏,然後才轉身迎了過去。

“這位就是我們信息部的田部長。”小徐走到近前,大聲介紹道。

為首的眼鏡男立刻正身欠腰,同時主動探出自己的右手:“田部長,你好,鄙人小林真輝,眾議院國家基本政策委員會委員長。這三位是我的隨從,吉田英夫、佐藤陽、池內光一。”他的中文相當流利,略帶一些微不足道的江浙口音。

田建明淡然一笑,握住了對方遞來的那隻手,逐一向後麵三人點頭致意:“歡迎你們來到十裏鋪。”

小林真輝迅速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以及不遠處那台且行且停撒種刨土的四足機器人,他驚愕地發現這位部長顯然正在親自種地。

“我們就在這裏談吧,現在要趕著播種,耽誤不得。”田建明說著話,看了一眼小徐:“小徐,你幫我去給客人們倒幾杯水。”

小徐應了一聲,飛快跑回鎮裏。幾分鍾後,當小林等人還沒有結束和田建明的寒暄時,小徐已經從村委會辦公室拿了個竹筐回來,裏麵有一個裝滿茶水的大瓷罐,以及一摞粗陶碗。

“我直接把村委會才泡的茶都搶來了。”小徐得意地笑著,放下竹筐,給每人都倒了一碗。

這茶葉質地較劣,但經滾水煮沸後卻少了許多苦味,喝起來倒也解渴。早晨的陽光下,習習微風吹過,將田間土壤的濕潤味道送到每個人的鼻腔中,讓所有人都真切感受到大地的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