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清除(1 / 3)

第660章 清除

第660章 清除

收到安秉臣的命令後,正在黑火山脈南麓訓練士卒的司康帶了兩名隨從,一路小跑來到海邊的臨時營地。

進門的瞬間,他先看見了端坐在營帳正中臉色鐵青的安秉臣,也看見了安秉臣周圍滿身血跡的何昌發、何滿桂等人,這幅從未見過的景象讓司康目瞪口呆。

十分鍾後,司康以同樣的速度跑回訓練營地,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集合隊伍並分發武器。

自從深淵號在行星軌道上引爆那枚速烈相位脈衝炸彈後,茲克星方圓百萬公裏半徑內的所有電磁能量設施都在瞬間失去了功效,唯有深淵號擋住了這種無孔不入的軟性攻擊,飛舟裏裝載的從弗萊岡人那裏繳獲來的遠程武器最終全部轉交給了司康統領的角鬥奴軍。

安秉臣原本打算離開茲克星時帶走這支被叢林之子唾棄的隊伍,這些茲克人已經不容於新政權,唯一的出路是跟著他浪跡星空。不過,最讓安秉臣頭疼的問題不是這支小隊伍的裝備補給,而是近乎空白的紀律觀念。

早在義軍大暴動以及後來對抗黑暗軍團的戰鬥中,他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茲克人的驍勇善戰是優點,但配合上他們無組織無紀律的散漫個性就變成了致命缺點。在反擊黑暗軍團地麵登陸部隊的戰鬥中,百人以下的小規模混戰中大多是義軍獲勝,但百人以上的大型戰鬥中,茲克義軍從來沒有贏過一次,不是遭到全殲就是被擊潰後四散逃竄。

所以,安秉臣讓司康在傅青山和熊大海的協助下狠狠操練這幫猿人。

既然要跟著自己混,他就必須對他們負責,讓這些猢猻們擁有最低的自保能力,不至於在今後的戰鬥中被敵人像殺豬宰羊一樣屠滅殆盡。

然而,安秉臣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柄完成磨礪的利劍出鞘的時機居然會來得這樣快。

碑法聖地的所見所聞,促使安秉臣做出了一個貌似衝動的決定,他要把那些正在萌芽中的分餅人連根拔起。

一個小時後,集結完畢的三百六十四名角鬥奴分乘八台地效飛行器出發。他們的目標,是錫蘭城。叢林之子的成員們全部在錫蘭城內辦公,這座昔日的都城雖然曆經戰火摧殘,但仍然不失為一座繁華城市,生活和交通條件比叢林中的蚊蠅盤繞的泥濘沼澤要好無數倍。

這些原本在脈衝轟擊中癱瘓的地效飛行器現在全都換上了新引擎。在玄的協助下,以塞巴多提為首的薩雷斯人在東西大陸交界的半島上建立了一座大型工場,專門翻修各種在脈衝風暴中失效的裝備和武器。現在已成為紅眼男爵座駕的勇敢號飛船,正是經過塞巴多提等人維修後恢複正常運作的第一件作品。

從飛行器上跳下的角鬥奴軍與保衛叢林之子的近衛軍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激烈交火。雖然司康是這支部隊的名義首領,但實際上真正指揮戰鬥的卻是安秉臣指派給他的那兩位助手,擔任日常訓練指導的傅青山和熊大海。

來自信息部外勤行動處的傅青山,與來自互助會電磁步兵的熊大海,原先在地球時都算不上能領兵打仗的將領,但指揮這一場突襲戰對他們來說卻並沒什麼難度,原因就是他們的對手實在太渣。

從舉旗造反到黑暗軍團的閃電崩潰,茲克星義軍登記在冊的總兵力累計已達百萬之眾,但這百萬兵馬卻散布在西大陸上千萬平方公裏的遼闊大地,平攤下來並不算多,機動能力幾近於零。經過相位脈衝炸彈的無差別洗滌後,各部眾之間的通訊聯係,以及叢林之子的指令文書,全靠類似信鴿的鷗鳥或樹猿信使傳遞,其效率和可靠程度都不理想。

錫蘭城中的近衛軍人數大約在兩千五百人左右,城西二十公裏處的山腳隘口還駐紮有兩支總兵力約三萬人的義軍部隊,這兩支部隊在武器和裝備上都遠遠不如近衛軍,但卻是守衛錫蘭入口並保證城內物資供應的主力軍。

三萬多人不算多,不過就這點兵力,已經是目前錫蘭城勉強能保證糧食供應的最高上限。叢林之子們倒是想召個四五十萬重兵來鎮守這座剛從弗萊岡人手中奪下的聖城,可叫四五十萬部隊來很容易,但要保證這麼多士兵的後勤供應就難了。

錫蘭城地處高原之巔,山高路陡,早在董事局主政時期就以運送物資艱難而著稱。不過那時候弗萊岡奴隸主們有強大的地效飛行器,外加數以萬計的牛車和馱運奴,好歹算是把這個人口百萬的山巔之城撐了起來。

一直在角鬥場中掙紮求生的叢林之子們對這些細節並不清楚,等到他們當權執政後才痛苦地發現,要維持這座天神教徒眼中的聖城正常運轉,遠沒有看起來那樣簡單。

茲克角鬥奴們的新政權失去了地效飛行器的助力,慘烈的戰爭也把牛車隊和馱運奴們嚇得不知所蹤,現在整個錫蘭城的物資供應全要靠新政權組織人手到山下穀口去搬運,來回二十公裏長途跋涉不說,還都是崎嶇陡峭的山路,每天出動的人次數以萬計,參與搬運的每個人都累得苦不堪言。

叢林之子中也有人認識到後勤運輸力量的重要性,所以才一再催促安秉臣盡快開始承諾的地效飛行器駕駛員培訓。但他們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卻大多用來討論如何劃分革命勝利後的紅利份額。

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駐守在城內的兩千五百名近衛軍又按叢林之子核心成員的要求分編為二十多組,分別擔當新貴及其隨員們的保衛侍從和勤務人員。

如此淩亂分散的兵力部署,完全是一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無戒備姿態,當然不會被傅青山和熊大海放在眼裏。這兩位臨時指揮官都是互助會武裝力量中的骨幹成員,跟著安秉臣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天資再差也把偷襲閃擊那套老把戲學了個八九不離十。

也正是因為對錫蘭城的防務情況了如指掌,所以安秉臣很快就下了動手的決心,雖然可以說是一時衝動而為,但這個決定卻並非沒有經過認真衡量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