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神秘禮物(2 / 3)

二煙槍開始也爭辯二句,後來也無語了,要麼當場在煙灰缸裏摁掉,要麼就猛吸幾口,加速煙頭的滅亡,要麼從後門溜逃出去。一根煙槍工會主席能適應,兩根煙槍就超過了女人的極限。兩根煙槍找到了這個規律,抽煙時一內一外,輪崗,吵鬧自然就少了。

酒是壯膽器,煙是開路器。有事沒事發一根,關係自然升一層。煙鬼好煙,跟酒鬼酗酒一樣,來者不拒。文竹不抽煙,兜裏還是備了,邵科長和方書記一人一根,其他人不抽。邵科長順勢點上,與文竹說些關於上班的事宜。

方書記乖巧地從後門出,到外麵騰雲駕霧去了。

邵科長講話前總要幹咳一聲,不知嗓子的問題,還是威嚴需要這樣的習慣,讓文竹聽了極不舒服,總覺得邵科長喉嚨裏有東西卡著。

領導講的多,文竹問的少。邵科長從就業講到上班,從困難講到發展,從銷售講到規模,從考勤講到作息,從勞動紀律講到規章製度,從員工講到忠誠。猶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估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表現,或許抽了文竹的煙應盡的義務。

文竹除了點頭“嗯”以外,在他嗓子冒煙喝水時見縫插針,問一些食宿的小問題,至於待遇福利還得旁側敲打,假裝不在乎的樣子。有些領導討厭員工不作貢獻就談待遇,一旦抓住員工的小辮子就叫人滾蛋。

方書記在外視察了一圈也進來了,盤問文竹一番,世界很小,兩人居然有點淵源,方書記的外婆就是文竹鎮東邊人,算半個家鄉人,不過方書記已經幾十年沒去過了。

講話快要完時,領導照例是鼓勵的話,文竹照例是發煙告辭,見邵科長跟了出來,以為有什麼要叮囑的。原來是方書記在裏抽上了,公平起見,他輪崗在外。

這次單位招收六名大學生,分布經營、財務、生產、技術,還有一個是醫生,是響應三峽移民號召接收的。

文竹去了財務科下麵的流轉庫,跟著一個姓許的統計鍛煉。那天夜裏文竹告誡自己:學生時代一去不複返,進入社會大學,一切得靠自己打拚。

沒過幾天,陳嘉明廠長約新進廠的大學生在接待室開座談會,相當於一種貴賓式的接見吧。文竹們自然惶恐,“縣官不如現管”,畢恭畢敬,滿懷著謙虛,接受洗禮。

廠長與書記是個鮮明的對比,一個漸胖,一個精瘦,大概為了工廠的發展忽略了自我。一米七的個兒,下巴呈青,政工出身,精明能幹,眼光時不時向大學生掃射,不言自威。

座談會方漸強參與,邵東方記錄。方漸強的開場白毫無章法,倒也活躍了氣氛,不那麼拘束。

陳嘉明的講話,雖大都是套話,但簡短有力,有時還有手勢配合,大致如下:“在座的都是大學生,社會驕子,有誌之士,比我有文化。”然後話鋒一轉:“你們上一屆是國家包分配,到你們這一屆,計劃經濟拋棄了你們,‘塞翁失馬,焉知後福?’市場經濟需要你們,我們企業的發展需要你們——需要你們這樣年輕有為的專業人士。需要你們這樣的新鮮血液,新生力量。”

呷了口茶,陳廠長用眼光掃了一下大家,繼續道:“發展是硬道理,我們企業需要借助你們的知識,你們的活力,你們的衝勁,提升我們企業的綜合實力,帶動我們的生產力上新台階。”

文竹們聽得熱血沸騰,仿佛個個都是領導的接班人。

“我們企業是生產五金工具的傳統企業,與高科技企業有差距,但我們的產品全部外銷,賺老外的錢,每年為國創彙幾百萬美元。”陳廠長那激昂的神情,似乎那幾百萬美金可以買下美國自由女神神像。

“與大中型號央企比,我們工廠是小了點,但也有三百號員工。船小好調頭,小有小的優勢,不會影響在座各位的發展。我們企業是局裏的排頭兵,在創新方麵總是走在別人前麵,接受新生事物能力特別強。”

這說的是大實話,一九九六年底至九七年初,工廠實行了第一次改製,因是市裏的第一批,某副市長也來了,國家丟包袱,市場樹典型,工廠尋出路,三贏。人人參與,個個股東。

“工廠管理,人才先行。大家剛出大學的門,理論與實踐有些距離,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廠部安排在座的各位去車間實習、鍛煉。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跟下麵的大老粗學些經驗、火候,總之是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臨近結束時,還用**的“年輕人是早晨**點鍾的太陽”來激勵文竹們。

結束語是這樣的:“你們是大學生,是我們的新員工,希望你們學以致用,實現人生抱負。我們工廠給你們搭好舞台,請舞出你們的精彩!”

完時掌聲響個不停,人再多些的話,也許能掀翻屋頂,文竹們大表忠心。

結束後陳廠長還輕鬆地跟大家拉拉家常,哪裏人?家有幾口人?食宿習慣否?工作適應否?能不能跟上工廠節奏?讓文竹感到很親切,台上台下一會兒就見到了一個人的兩麵,有政治家的範。

一個人到底有多少麵?文竹一時算不出,隻見邵東方從始自終都一絲不苟地記錄,連方漸強的開場白和陳嘉明的拉家常基本一字不落地記下來了,像機器人似的,夠強悍。

文竹對此人有一絲好奇,後來發現邵東方,事無巨細,每事必記。大到去某月某日某時去人才市場參加大型招聘會,招了幾人?成了幾人?小到何月何日何時與某某員工訪談。像流水賬一樣,都有筆錄可循。

這樣嚴謹的人讓文竹詫異不已,似乎看到了曾國藩的影子,當然沒有可比性,那份堅持與毅力後來文竹就沒見到過。

文竹上了十一天班,領到了有生以來第一筆工資:998元,上半月報到預發全月工資。這個數字很吉利,文竹的娘舅聽了一定很高興:“九九八”諧成“舅舅發”,其實舅舅一個子也沒撈著,因為娘舅不在文竹的計劃裏。

當九張紅幣,一張綠幣,二張二十的,一張五元的,三張一元的,發到文竹手裏,文竹不知是興奮還是喜悅,竟然忘了向會計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