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好聲音》能不能回本?
如果在另一個時空,這個問題肯定會讓人笑掉大牙,被譽為華國最賺錢的綜藝節目,居然擔心能不能回本?
記得第一季節目,總共有十四期節目,電視台打包購買的價格是八千萬,結果隻到第十期,軟硬廣告的收入,就達到了兩億五千萬,加上網絡版權、音樂彩鈴、演唱會收入,這一季的總收入起碼在五億以上。
到了第四季,節目連版權帶製作花了三個億,結果廣告收益超過二十億,等同於上星後海州衛視的估值。也就是說,光是第四季節目的收入,就可以買下一家衛視。
很多時候,現實真的比還YY。
唐辰不指望一季節目,賺回一家衛視台,也不指望第一季,就能收入五億,畢竟海州影響力有限,比不了前世那個頻道,但他估計收個三四億,還是綽綽有餘的。
一億的製作成本,三四億的收入,這叫虧本嗎?
如果這都能算虧本,他願意專注虧本二十年,把海州電視台從二十億,虧成幾百億上千億!
所以,麵對範宇的疑問,唐辰大大方方地說道:“即使虧錢,我也會咬緊牙關,把這檔節目虧出來,一位導師一千萬,總製作成本一個億,絕對一分錢都不打折扣!”
那股壕氣,簡直能閃瞎範宇的雙眼。
因此,在得到唐辰的承諾後,範宇自告奮勇地表示,邀請導師的工作就交給他了,一人一千萬,他就是用綁人,也要把這四個人綁過來。
唐辰欣然同意。
事實上,他之所以入股華宇,就是為了範宇等人的人脈,如果由他出麵,別說把人請過來,連見一麵都很難,這四個人一個個深居簡出,沒有親朋好友介紹,根本不見外人。
確定製作這檔節目後,他幹脆把所有經紀人,還有那三名未出道的新人,召集到一起開會。
在會上,他把節目介紹了一下,告訴他們說:“《好聲音》絕不止是一檔選秀節目,它是對音樂產業鏈的整合,除了節目本身的價值,節目外的彩鈴、演唱會,也是重中之重!”
相對來說,新人的工作比較簡單,就是做好出道準備,以最好的狀態在節目中亮相。
經紀人的工作要複雜一些,他們一方麵要發動關係,幫節目組尋找合適的選手,另一方麵要想辦法拉攏他們,把表現優異的選手都簽到辰宇公司。
原則上,這檔節目不接受其他公司的簽約藝人參加,隻接受辰宇和四位導師所在公司的藝人。
不過,為了能夠挖掘到真正優秀的音樂人才,海州不會要求參賽選手必須加入辰宇,而是通過優先權、臨時約等方式,暫時把他們捆綁在辰宇的戰車上。
至於能否將臨時約,換成時間更長的正式約,就得看經紀人的手段了。
就在唐辰籌備《好聲音》時,《仙劍》遊戲的試玩版,已經被發布到網上,供所有玩家免費下載。
在單機已死、網遊衰退、手遊崛起的現在,海辰互娛宣布開發單機遊戲,無疑有一種唐吉坷德式的愚蠢和悲壯,這種悲壯極富感染力,很容易打動人心。
於是,單機遊戲愛好者、遊戲開發人員、媒體從業者……紛紛被圈粉,在遊戲連一張效果圖都沒有時,便有人自發地在遊戲論壇和自己的微博上幫忙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