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回歸(3 / 3)

說話間,程樾摸上自己的耳垂。

邵北川說:“我現在還可以聽見。而且我已經在學習唇語了,隻是學的不太好。”

程樾又道:“要是聽不見了呢,你說的話就是騙我的。”

邵北川說:“就算耳朵不行了,還有心。你的聲音,會一直留在這裏。”

他拉著她的手摸向他的胸口。

程樾垂下眼,隨即張開雙臂,摟住他的肩膀,同時也偎進他的懷抱。

邵北川就在她的腰背上輕撫。

程樾心裏卻是說不出來的難受。

作為邵北川,他的聽力或許和命一樣寶貴,聽力的損失對他造成的打擊,絕非她可以體會的,正如那句話所說:“悲喜自渡,他人難悟。”

作者有話要說:  上章看到好多小可愛在討論婚姻和不婚,我作為後者也來說兩句~

作為不婚主義,我從不要求和灌輸旁人和我一樣,因為我知道任何選擇都是自己的,與人無尤。

婚姻是一條路,獨身是一條路,這兩條路都不簡單,都會有坎坷、遺憾,而這就是人生的常態。

隻是現在有很多人,稍有不順就抱怨、埋怨,好像自己多不幸一樣。我以前會覺得困惑,他們是對生活有什麼誤解麼,生活不就是這樣的麼?老話都說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誰灌輸的錯誤思想,令他們認為自己就該一帆風順呢?

再說婚姻,我相信大家一定聽到過這樣兩種說法,一種是對婚姻和家庭的焦慮,對孩子的焦慮,對孩子是否成才、孝順的焦慮,還有一種是對不婚的焦慮,擔心以後孤獨終老,無子送終,無人送藥等等。

你看,無論你選哪一條路,都會麵臨你無法掌控的局麵。這是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懂得“接受”的價值,隻是在“忍受”。

我曾經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已不來往),她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自作主張的給我介紹結婚對象。如果我不接受,她就會覺得我不識好歹。所以我為了維係這段友誼,每次都要顧全她的麵子,同時敷衍對方。

我感覺我們之間最大分歧的一次,是她又來介紹對象,還是托一個她不熟的中間人,讓我去見麵。

我就問她,你為什麼這麼執著這件事?

她說,因為我怕你老了孤獨,那太慘了。

我當時就是一臉問號,我不懂她的擔心和焦慮是哪裏來的,直到聯係起她婚姻的不順才找到答案。

她和丈夫的關係不好,家裏還接二連三的出事,兩口子一說話就是爭吵,有時候還動手打架,她總是哭,說自己不幸福,說結婚了還覺得孤獨,不被理解。再加上她身體和情緒上的一些問題,令她對健康,對容貌都產生了焦慮。

這些我都看在眼裏,但我不知道如何規勸她放寬心,與其跟所有人和事較勁兒,倒不如接受這一切,等到心態平和了,再去挨個兒解決問題。

因為這個朋友,我也學到了一課。後來她再對我指手畫腳的時候,我都隻是笑笑,不解釋,因為我知道我們的選擇不同,角度不同,而她比較“刻薄”,會對她不認同的事加以指責和糾正。

到後來我終於決定不再忍受,決定和她斷舍離的時候,我送了她一句話,在正文裏也提到過:“世間隻有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爺的事。”第一件事最重要,但大多數人都沒做到,至於怨氣和共情焦慮,它們通常都來自第二件和第三件事,因為無法把心態放平,不擅長做情緒管理,進而就會生出戾氣。

另外,我還遇到過一個人,但不熟,她也是獨身,家境什麼的都很好,可她沒有活得多瀟灑,也是整天抱怨,各種看不慣,對他人指指點點。

你看,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心態不平,隻會身在福中不知福。

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都會有自己的活法,忍受是一天,接受也是一天,大多數時候生活裏的悲劇,是在自身。無論是否結婚,隻要自己想不明白,不正視自己的問題,將錯誤歸咎到選擇和環境上,進而難為的就是自己。

ps,本文提到的“悲喜自渡,他人難渡”,整句是:“悲喜自渡,他人難悟。人難自渡,何以渡人。時間清淺,悲喜自嚐。”

在最後再送上季羨林的一段話:“人有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用不著傷春,也用不著悲秋,歎老不必,嗟貧無由。”

紅包繼續麼麼噠~

……

感謝在2021-09-08 20:06:21~2021-09-09 19:21:0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燈火闌珊 5瓶;小酥檸、日光傾城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