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人才是最大的資源。”陳曦點了點頭說道,“一個地方發展起來之後最明顯的趨勢就是人口的正向流入,很多政策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口才能支撐。
馬辛德連連點頭,這點他也清楚,但以前在貴霜的時候隻是留心到這一點,但一方麵沒辦法解決,另一方麵就算是聚集了足夠的人口規模,也並不能有效的發揮出來。
然而經由陳曦的點撥,馬辛德意識到要有效的發揮出來這種優勢,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配套設施,而配套設施的建設又需要足夠多的勞動力,而抽調足夠規模的勞動力,又需要充沛的農業產出。
馬辛德在明白這一點之後,瞬間就明白恒河中下遊,以及西南那條橫貫山脈的寬闊馳道到底是為什麼而準備的。
貴霜必須要死,因為恒河流域幾乎可以認為是漢室變革的基礎,隻有擁有了這樣一個龐大的生產基地,才能進一步讓更多的漢室百姓脫離農業,進入其他的行業。
這種事情對於其他人而言可能很難想到,但對於出身於北貴的智者而言,這是顯而易見的,當年大月氏南下進入印度的時候,兵力甚至不到十萬,人口將將百萬,為什麼短短百年,人口達到了六百萬,可動用的兵力也接近百萬。
說白了不就是因為和南貴談攏了,大多數人可以從繁重的農業、畜牧業之中解放出來,進行兵役訓練,進而使得大月氏的實力逐步的壓過了南貴,而不是像曾經剛打進來的時候,隻得妥協。
也正因為這等實力的提升,這才有了上一個世代,大月氏一路殺到華氏城的驚人戰績,否則就當年那不到十萬人的兵馬,南貴的人海淹都將大月氏的人馬淹死了。
馬辛德雖說不明白陳曦想要做什麼,但陳曦站的立場是讓更多人脫離繁重的農業、畜牧業工作,誕生更多的脫產人口那麼馬辛德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恒河流域對於漢室的重要性。陳曦同樣也是看出來馬辛德居然認識到了脫產人口的提升邏輯,以及社會富裕財富的堆積邏輯,才認為馬辛德絕對值得打一針。
雖說兩人站的角度完全是兩個,馬辛德純粹是樸素的掠奪外部積累財富,壯大自身的道路,而陳曦則是更為現實的提升脫產人口,普及教育,堆積技術,嚐試推進工業化路線。
可最起碼這一開始哪怕是兩個角度,倆人的思維卻高度的相似,都是拿下恒河,靠高產作物,將更多原本贏投入農業耕作之中的人口,投入到其他更有效的行業。
雖說馬辛德想的是繼續擴軍,然後循環往複的路線
這個路線怎麼說呢,漢室和羅馬都不可能靠著對外剝削的方式進入工業化,因為靠著對外剝削的方式,需要剝削的規模的太過龐大,世界上就沒有那麼多人可以進行剝削。
就跟中國不可能走歐美那種經濟殖民全世界的方式進入發達國家一樣,因為全世界的人口、資源全部集中起來,也供養不起來一個如此規模的發達國家了。
漢室和羅馬這種體量,真要按照英國那種進入工業化的路子進入工業化,按照殖民擴張提供大量財富為基礎,對內圈地導致大量百姓流亡,提供大量生產所需要的廉價勞動力的方式進行的話。
後者其實不是什麼大問題,不管是漢室還是羅馬都能想辦法搞到大量廉價勞動力,然而真正問題在於大量財富。
這個大量財富該怎麼形容呢,以英國為例,從1588年幹掉西班牙無敵艦隊,成為真正海上霸主,逐步建立日不落霸權,整整花費了兩百年時間,才勉強攢夠了工業化啟動時所需要的資本。
英國當時隻是一個人口不到六百萬的國家,攢夠工業化入門券就剝削了世界兩百年,在世界各地製造了不知道多少的慘案才湊夠了試錯成本,蒸汽機難嗎?其實在羅馬時代希羅就給出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