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就是要說的好(1 / 3)

許帆就是看著胖子,“你趕緊走吧,然後就是要說點東西。”

許帆就是要看點不同的事情,然後就是要改變些什麼東西,許帆自己都不知道該說點什麼了。

許帆就是拉著胖子上去,然後就是要胖子快點。

胖子看著說:“咱們真的要開始嗎?”

胖子滿臉的期待,就是要說點不同的事情,就是要給別人說點不同的理解。

他們就是要給別人來點不同的事情,就是要說點看法。

許帆就是說點看法,許帆還是給別人來點說點自己的東西。

許帆看著遠處的人,然後就是給別人來說點理解。

許帆看著別人來點東西,然後就是要給別人說點不同的東西,然後要給胖子說點自己的理解。

許帆說:“快走,到了。”

“人到了,你們就是要說點東西。”

“你們就是看著遠處的人,怎麼人還不來啊?”

“那咱們先來看點不同的東西吧!”

“可以,那就一起來吧!”

記得小時候放學,和小夥伴們背著書包一邊朗誦著,“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邊又蹦蹦跳跳的走在那條回家的小路上,卻遲遲不肯歸去,直到聽到母親的“呼喊聲”,才趕著天黑之前回家,吃著母親早已準備好的晚飯。

小時候不懂孟郊這首《遊子吟》背後的意義,隻知道按著老師的要求背誦;長大後,好像明白了,可有些時候又好像不太明白,但又莫名其妙的喜歡著。直到在B站看了評分9.9分的《中國唱詩班》純手繪動畫片——第3話《遊子吟》,才發現一直深愛著它所傳遞的“文化”和“精神”,這是一部先有詩再有故事的動畫,散發著中國風特有的一種魅力。

動畫短片《遊子吟》最初創作的靈感來源於孟郊的詩,以清朝史學家王鳴盛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中年時期已功成名就的王鳴盛,給自己4個小孩講述他小時候因家境貧寒,穿著破爛而被人嘲笑欺辱,卻在他童子考試的前一夜,母親決心連夜為他縫製一件新棉襖禦寒,而手指龜裂的故事。

這是一部經久不衰的母愛故事,影片中沒有采用複雜的故事情節、色彩溫暖,也沒有刻意渲染中國文化,隻是在倒敘的故事中,采用傳統文化中的人物、場景、國畫等元素,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動漫的崛起與“愛”的傳承。

以一件“舊棉襖”為符號,貫穿整部短片,並采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段令人動容的“中國式”溫情故事

孟郊的《遊子吟》裏描述的是一位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親手縫製衣服,但此短片打破了傳統的刻板印象。在短片中沒有吟誦,也沒有母親燈下縫補的場景,而是以一件“舊棉襖”的三次出現作為整部劇情的引子,采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一段令人動容的母子之情。

“舊棉襖”第一次出現:四個小孩在家嬉戲玩捉迷藏,偶然發現了一件又破又舊的“棉襖”,正迷惑不解時,沒想到散朝歸來的父親王鳴盛接過那件“舊棉襖”盯著看了很久,陷入深深的沉思,一段塵封的記憶也隨之被喚起。

“舊棉襖”第二次出現:王鳴盛十一歲那年,即將迎來人生中第一次童子考試,但因穿不起“新棉襖”,而遭到了小夥伴們的嘲諷與欺侮。一天晚上他夢見自己來到一個潔白柔軟的世界,躺在小糕團的大肚皮上,看見一座巨大的織布機,正沉浸在夢境喜悅的小鳴盛,被母親溫柔的喚醒。一縷陽光照進破舊的房間裏,小鳴盛轉身發現放在床頭的新棉襖,瞬間高興不已。

“舊棉襖”第三次出現:小鳴盛穿著“新棉襖”,卻看見母親憔悴的麵容、龜裂的雙手和兩個大大的黑眼圈,讓他恍惚間明白了這是母親連夜為他趕織出來的,後來小鳴盛考過了童子試、考中了秀才、進士,最終到了北京做了官。可是不管到哪兒,他都始終帶著這件“舊棉襖”,鏡頭最後也停留在這個盛放“舊棉襖”的木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