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說得都對(1 / 3)

許帆很是不情願的把電話給了,說了一句,“騷年,你要節製啊。”

胖子一揮手,“你快別說了,“趕緊起來吧,說的個啥,都不知道你要表達啥東西。”

許帆還是不知道該給別人說點什麼,然後就是看著遠處的胖子。

許帆自己的內心很是有點乎開心,“你個死胖子,都不了解你在說點什麼,還是趕緊給我改變一下吧。”

“你們就是在純屬放屁,你該說點什麼東西,還是趕緊離開吧。”

許帆聽了挺不是滋味的,“你TM到底該說點什麼東西,好了別說了,這就帶你過去找小姐姐。”

許帆就是看著遠處的胖子,然後就是一陣擠眉弄眼,說點不同的話。

許帆就是很不理解,“好了,別說了,咱們還是繼續看著別處的人,然後就是要給自己打工阿。”

許帆就是這樣話,然後看著邊上的人。

胖子點頭,說點自己的話,就是點個頭。

“好了,咱們開始吧。”許帆這樣說著話。

《鷸》是一部動畫短片,一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鷸》主要講述了一隻小鷸從剛出生後第一次捕食被浪打濕對海產生恐懼到後來在浪中覓食的歡快的經曆。

本片多個角度主題引人深思。

片中小鷸剛出生時縮在窩中不願出去,張嘴嗷嗷待哺,但它的母親隻丟下一個蚌殼,沒有去喂它。小鷸在母親的教育下懂了冒泡的地方有蚌,但剛抓上,鷸群便後撤,原來是海浪來了。小鷸沒見過海浪的威力,直接嚇懵了。之後便是被一個浪打濕,縮在窩裏對海浪產生了恐懼。第二次到海邊,隻是一個小浪,讓它怕得一頭紮進垃圾中。但後來發現了寄居蟹一家對抗海浪的方法是挖個坑,之後還可以馬上捉蚌吃,便在一次浪來之時急中生智,也挖了個坑,還發現在水下可以清晰地看見蚌的位置。在浪退去後,小鷸吃了一大堆的蚌,還搬來一個巨大的蚌供大家分食。

小鷸剛出世的時候,它的母親不喂它,讓它學習正是一種母愛的表現;小鷸怕了海浪但後來成功,讓我們學會了迎難而上;小鷸急中生智地挖坑躲避海浪,讓我們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小鷸在水下看見的奇景讓我們明白了美麗的景色大多在人跡罕見之處。

本來不想評論的,畢竟一看到別人好就來噴自己不好也太片麵了。國產動畫現狀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尤其是技術,暫時落後很正常,所以我不打算說技術,我想說說形象創意。

你們看,國外有貓和老鼠,國產就搞藍貓淘氣;國外有小羊肖恩,國產就搞喜洋洋;國外有汽車總動員,國產就搞汽車人總動員;國外火車俠,國產高鐵俠……

我不是反對借鑒和模仿,你借鑒人家的畫風我沒意見;你借鑒人家的模式我沒意見;你借鑒人家的音樂我沒意見;甚至你借鑒人家的故事我都沒多大意見。但是拜托國內動畫人能不能開開腦洞,有點自己的東西,別總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麵拾人牙慧?扒拉扒拉中國動畫發展至今,有沒有一個成功過的,標誌性的動畫形象?別跟我提孫悟空!

如果你說我挑刺了,貓貓狗狗這些形象太普遍了,我不是故意模仿,撞臉很正常,好,我先不說什麼。那你看看這次人家的形象是啥?鷸啊!鷸啊!我就問整個地球乃至全宇宙,有哪個國家的人能有中國人對鷸有這麼熟悉的認識?從小就聽“鷸蚌相爭”的故事長大,對外國人來說那麼陌生的鳥類中國人從小就印在了腦子裏了啊!這麼偏門的動物都被人家發掘了,你怎麼早沒想到?還跟我說貓貓狗狗不是故意模仿撞臉正常?

我的親人啊,萬物皆可萌,怎麼咱們就想象力這麼匱乏搞不出自己的動畫形象呢?一提中國特色動畫形象就要搬孫悟空!一提傳統元素就是古裝神話故事!明明是你想象力匱乏別說不願意用爛大街的孫悟空形象,更別說傳統文化太深奧不好表現不符合當代潮流!

小蝌蚪找媽媽為什麼經典?雪孩子為什麼經典?阿凡提為什麼經典?九色鹿為什麼經典?就是因為這些形象是原創的,從來沒有過的,而且這些形象有時代局限性嗎?九色鹿取材於敦煌壁畫,這個故事深奧嗎?晦澀嗎?難表現嗎?有時代局限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