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麵牆下還有個柴房,柴房裏的煤球爐子上,正在烤水。
引著趙煦在正堂的竹椅上坐下。
竹椅的旁邊是一張柳木桌。
老婦又忙去柴房提了水壺過來,在桌子上拿了一個白瓷茶杯,從旁邊的罐子裏捏出茶葉撒上,倒了水,端到趙煦麵前。
之後,侍立在一邊,道,“殿下喝茶。”
“多謝。”趙煦接過茶杯,對老婦說,“阿婆不要緊張,本王不過在查訪民情,你坐。”,他指向桌子對麵的椅子。
“殿下尊貴,老婦不敢僭越,怎能與殿下同坐。”老婦倒是嚇了一跳。
趙煦笑道,“上至朝廷,官府,下到民間,本王早已禁止跪禮,且官員與百姓一視同仁,可同桌而坐,阿婆不要拘禮。”
趙煦這麼說,老婦猶豫了下,見燕王又示意她坐,神態親和。
她的膽子大了些,便坐下來。
這時,趙煦進入正題,他道,“阿婆,你們家現在的日子,過的怎樣?”
“好著呢。”老婦聞言,忽然打開了話匣子。
燕王剛剛說是來查訪民情的,且態度又隨和,她不禁放鬆了許多。
頓了下,她繼續道,“殿下剛到燕州的時候,我家除了這個院子和這間房,可以說是家徒四壁,屋裏除了一張木板當床,就是六個破陶碗,穿的是打補丁的麻布衣服,吃的是稻糠,麥飯。”
接著,她輕輕拍了拍桌子,“但這幾年就不一樣了,我家添了胡楊木大床,床上有了棉被,買了煤球爐,又置辦了衣櫃,箱子,桌子,椅子,為了能體麵些,還買了一套白瓷茶具,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至於吃的就更不必說了,以前隻有豪族能吃上的白麵饅頭和白米飯,咱們也能吃得上了,中午,晚上還能炒些菜,饞了還能買些雞魚肉蛋嚐嚐,咯咯……”說到這,婦人不禁笑起來。
趙煦和徐烈對視一眼,也不禁笑起來。
古代窮人大多數時間,隻能吃不去殼的稻子和麥子。
因為把糧食加工成細糧很繁瑣。
最重要還是糧食少,即便是米糠和麥糠也是珍貴的,不如連著皮吃。
但現在不一樣了,加工方麵,由於蒸汽機的推廣,有了蒸汽機磨坊,專門加工米和麵。
糧食也由於十稅一的原因,家家富足。
吃不完的還拿出來賣掉。
“不錯,不錯。”趙煦笑了起來。
就在這時,門口的侍衛忽然喝了一聲。
老婦望去,忙道,“殿下,我家老漢姓周,這是我家犬子周小二,他在紡織坊扛布,可能吃苦了,一個月能拿一千頌圓。”
“哦?”趙煦點點頭,露出滿意地神色。
一千頌圓就相當於以前的二兩銀子。
這個收入不低了。
家裏有田,閑暇又能在工坊賺一份。
在燕城生活的百姓的確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
隻是生活在鄉下的百姓隻怕就沒這種待遇了。
想到這,他皺了皺眉頭,起身向老婦告辭,準備和徐烈去附近的村子走一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