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對立的犧牲品?(1 / 2)

臉上掛著的淤青此時貌似已經成了他別樣的勳章,起碼在趙忠義眼裏是這樣的。

既然有了勳章他自然要去展示了,起碼在他想來隻有這樣他這一頓打才沒白挨。

所以他才會出現在如今在對麵這一個穿著學生服的漂亮女孩麵前,既沒有過多的訴說,也沒有什麼指控。

隻是明晃晃地展示著自己臉上的淤青,而對麵那個女孩的反應也沒有讓他失望,隻聽得那女孩驚訝地說道。

“這是肖途讓人打的?”

而麵對女孩這樣驚訝的樣子,趙忠義雖然心中知道自己想要的目的達到了,但他依舊沒有顯示出自己心中的喜悅。

他隻是有些木訥地點了點頭,然後語氣有些憤慨地說道。

“除了他還能有誰?現如今這些學生裏,不參加學聯活動的少之又少而公開發表親倭言論的更是隻有那肖途一人。”

“他經營的遠途商貿公司更是沒少和東瀛人做生意,賺東瀛人的錢不是漢奸是什麼?”

“我不過是去問了他幾句,他便叫人把我打成這樣,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地漢奸。”

而這樣的話語似乎並沒有讓方敏完全相信,可她心中的疑惑卻更甚了。

記憶裏的肖途可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或者說在南方之行之前他並不是這個樣子。

怎麼過了一年半回來之後他就變了?

先是沒有再回她們家,後麵的一些所作所為更是讓她覺得疑惑。

跟著有名的親倭派學習,開起了與東瀛人有商貿往來的遠途商貿公司,現在更是發表了一篇價值很高但導向很明確的文章。

要知道方敏等人學的是文學,可即便如此這一篇經濟學文章卻能讓他們知曉,所以其中傳播的範圍可想而知。

畢竟同時在國內的《上滬日報》和東瀛的《東瀛經濟日報》同時刊登提及的經濟學文章這可是少有的。

即便國內的一些學者都在罵這篇文章結論過於武斷與毫無氣節,但其中的價值那些學者卻沒有一個不承認的。

因為一些論據與思考的地方都可以讓他們對兩國的經濟情況有一些反思和改善。

而在東瀛那邊,貌似這篇文章的反響還要更加劇烈一些,可惜這已經不是方敏等人所能了解到的了。

隻是單單到如今國內對於這篇文章的口誅筆伐與爭論依舊未有停歇便可看出其中價值。

畢竟這個年代屁股歪了的文章不少,但能引起如此軒然大波的文章,這一篇算是獨一份的。

也正是如此在一些學者的耳濡目染或許是有意為之之下,他們手下的不少學生開始了對“肖途”的抨擊。

他們不知道那篇文章寫的有多好,也不知道這篇文章的論據有什麼用處,他們隻知道那個作者並不是“愛國”之人,起碼看上去是這樣的。

既然如此罵他就對了,不管那人如何厲害,在這個年紀的青年們隻知道不愛國的就不是好人。

這也是寧遠很欣賞這個年代的地方,因為這些學生的反應雖然稚嫩,但那一份心往往才是民族所能傳承的地方。

或許後世不需如此的激烈反應,但在這個年代,這樣的一份民族情懷才是真正的難得。

即便被罵的人是寧遠自己,但他就是要這種效果,甚至有意地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