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蓄勢(1 / 2)

1936年10月7日。

濟仁大學,校園裏的走道上。

在好幾位保鏢的陪同下,寧遠終於又如同往常一樣繼續在學校裏出現了。

雖然與寧遠整潔的衣服對比,幾名保鏢此時的衣服已經不成樣子。

說起來一路上不少學生對寧遠指指點點可不少,甚至有幾個人直接站在他麵前對他一頓大罵。

說什麼“狗漢奸!怎麼不去死?”乃至於對他扔東西的都有,臭雞蛋這種東西還真是這個年代的一個特色。

不過很可惜,寧遠的保鏢安雖然安保做的差,但這方麵還是專業的,畢竟專業的漢奸保鏢怎麼可能不會這種業務,所以寧遠還是沒被砸中。

而這樣比之以往都要誇張的遭遇,都在說明寧遠的蓄勢已然很有成效了。

說起來一場好戲從來都是需要開場的,譬如此前的寧遠,還真就幫著汪芙蕖好好操作了一頓。

其實說實話經濟糜爛這個事確實是如今上滬的一個大問題,這種問題不僅是上層的同樣是下層的。

所以經濟調控確實很有必要,這也是汪芙蕖想要坐穩他經濟司副司長的一個最起碼的要求。

至於後麵,寧遠也同樣按著汪芙蕖的要求對日資有所優待,這也是他這麼多天很少出現在校園內的原因。

確實需要好好留意和調動力量,畢竟這麼多資本家可不會坐視這一切。

華資、美資、德資,各種各樣的資本家隻要被動了利益的,都會對這一場經濟戰進行狙擊。

其中華資的代表自然也有明氏集團,這一個集團算是如今上滬裏華資的龍頭了,涉及的產業都極其豐富。

不過也有兩個分支,其中占主導地位的自然是明家的嫡長女明鏡,另外一個便是旁支裏的明堂。

雖然其他方麵很稚嫩,但在商業這一塊他們的嗅覺還是靈敏的,不過寧遠也沒有特意的針對這些華資,畢竟他如今隻是個屁股歪的學者。

但內核還是愛國的,所以他動的最多的依舊是m國和德資這類的。

日資自然在這一場經濟大調控中得到了不少利益,而整體來說上滬的經濟架構也要穩定了一些。

但也隻限於此,再進一步就不是寧遠能玩的了的,因為此時國內的環境就是如此,再玩下去可能真就有人掀桌子了。

尺度的把控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尺度大了那肯定得出事,不然憑借著一些後世而來的一些經濟史上的騷操作,寧遠可以取得的成果可能會更多。

但那個時候可真就有人玩不起了,也正是如此,寧遠自然是見好就收。

再所有市場份額重新分割之後,自然便進行了交接。

可即便是這樣的一個成果,貌似汪芙蕖也已經很滿意了,聽說為此汪主席還特意接見了他。

對此寧遠同樣不想過多的理會,他隻是依舊在背地裏開始推波助瀾。

畢竟穩定經濟做到了,但優待日資他也同樣做到了,此時學術界以及商界對他們師徒二人的爭論也就更大了。

就比如有人說“肖途”是一個做實事有能力的學者,也有人“肖途”是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

而這樣的爭論在寧遠此次操作之後變得更加激烈了。

這兩方都有真正愛國的學者,但也同樣有一些沽名釣譽的學者,這不僅是支持“肖途”中有,就連罵“肖途”的學者中同樣也有。

畢竟有時候站好隊可能比單純的搞研究有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