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兩個炸雷(1 / 2)

乾隆接著說道:“將以前的製錢收回重鑄,是因為那些製錢造得太過隨意,就容易讓人生了輕慢之心。”

“譬如一處庭院,如若打掃得纖塵不染,來院子裏的人也不敢隨意丟棄垃圾汙物,就能夠保持潔淨。”

“而如果院子裏原本垃圾遍地,來院子的人就會毫不在意,隨手亂丟亂扔,這院子如何潔淨得了?”

“朕就是想一掃製錢的混亂局麵,提高製錢仿製的難度,讓不法之徒斷了作奸犯科的念頭。乾隆朝的製錢做得精美整齊,後世子孫也沒有憑白收回重鑄的道理,是不是?”

張廷玉真的沒想到皇上還有這樣的想法,細思之下覺得不無道理,於是就座上拱手道:“聖慮深遠,非臣所能及也。”

乾隆沒理會他的馬屁,繼續說道:“戶部各省分司還有一個職份,就是核查各省藩庫稅銀征收,銀賬、賬實是否相符。”

“因為戶部各省分司與省裏不相統屬,做起事來不必瞻前顧後。這樣,就相當於把戶部直接放到了省裏。分司在每省設藩庫,庫銀屬於戶部,與省裏無關。”

“這樣,就免了各省大老遠的將庫銀押解來京,如遇省裏有災年,戶部需拔銀賑濟的,就由戶部在各省的藩庫直接調用,是不是兩頭都省事?”

“等將來製出了銀幣,銅錢也足夠使了,百姓也不把銅器當稀罕物了。戶部各省分司負責銀幣、製錢按官價任意兌換,那樣,就再不會有銀賤銅貴了,銀兩與製錢的兌換比例就穩定了。”

“朕暫時就想了這麼多,在座諸臣工再議一議,還有什麼不妥之處?”

他這一番長篇大論,把稅、銀、銅、錢說了個遍,論事切中要害,說理絲絲入扣,整個把困擾大清近百年的大問題一總的給解決了,這下徹底把在座的王大臣給驚住了。

尤其是張廷玉和鄂爾泰,自從雍正十一年,弘曆獲封和碩寶親王,奉旨參與處理平定準噶爾叛亂和平定貴州苗亂等軍務,這二人與寶親王早晚在一起。

當時隻覺得他聰明睿智,少年老成,處事練達,辦理軍務頗有見解。今日一見,這位青年天子,對民政竟然也如此了如指掌,成竹在胸。

他們自覺得,還真有些不太了解這個風華正茂的新皇帝。

見皇上發問,允祿看看眾人無話,他在眾王大臣裏位份最高,想是大家都不願搶在他前麵說話,於是他說道:“皇上的這一番長篇宏論,竟把臣聽呆了。”

“臣真是百思不解,如此繁難複雜之事,皇上怎的就能想得如此周全縝密,環環相扣,臣等真是欽佩之至!”

雖然知道他的話有奉迎頌聖之嫌,但乾隆心裏還是有幾分得意,見眾人不再說話,他接著說道:“想得好,也要做得好,做得實才行。”

“這事主要涉及戶部和工部,十六叔、衡臣你們下去和部裏議一下,再發廷寄征詢各省督撫的意思,集思廣益,紮紮實實的擬個條陳出來給朕看。”

原說隻議兩件事,話說到這裏,就該結束了,單等著皇上說句話,就可以跪安辭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