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東海初定(1 / 2)

“你說的對,那兩個漢人女子……”他遲疑了一下,“是應該有一個說法才好,撂在園子裏不聞不問,終歸不是辦法。”

“那……你打算如何安置她們?”

“她們於他有救命之恩,也有男女情緣,而於我……這些都沒有,我也不想有。既然相與不來,無論是擱在園子裏,還是給個名份,安置到宮裏來,不都是誤了人家?”

“所以我想,趁著還沒有名份,讓她二人另尋好的去處吧,若真的進了宮,隻能在這裏孤獨終老,再想出去就勢比登天了。”

富察皇後聽了,默然無語,良久,才問道:“你想定了嗎?”

“想定了,始亂終棄的名聲我擔了,隻是這事情我不宜出麵,免得節外生枝,可否有勞皇後出麵料理一下?”

“哎,既然你想定了,我也無話可說。就依你,這是他的事,也該當我去料理,這幾日我便去園子。隻是侍衛那裏,你切不可再大意了。”

“嗯,給銀兩,莊子或宅子,都由皇後做主,優厚著些,還不能讓她們生了反感。這事,我是斷然做不來的,隻能靠你了。”

嶽鍾琪的大軍將漢城團團圍住,李昑也早已在城內備足了糧食、藥品並守城所需一應物資,將漢城外圍的守軍以及前線潰逃回來的敗軍一並收攏到城裏。

一麵擺出一副全體軍民誓與漢城共存亡的架勢,一麵積極派人與嶽鍾琪聯係,商議投降的條件。

最初開出的條件是除國號,自請封為親王,但條件是封地仍在朝鮮。見嶽鍾琪斷然拒絕,又改為以臨津江、山陽裏至五裏衝為界,以北全部奉送給大清,自己隻保留分界線以南的半壁江山。

無奈嶽鍾琪出兵之前就得到了乾隆的明示,李氏全族離開朝鮮去北京,是談判的先決條件。否則,一切免談,隻能是城破人亡。

所以嶽鍾琪也不用請示機宜,隻是限令李昑十日內獻城投降,否則就炮轟漢城。

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十日期滿,李昑還拖著沒有答複。在第十一日這天,嶽鍾琪指揮清軍幾十門重炮,對準漢城北城牆狂轟濫炸。

饒是漢城的城牆比黃州堅固得多,奈何幾十門重炮齊射,威力實在驚人。用了四個時辰,也把城牆炸出了幾丈寬的口子,守城的李朝軍隊在炮火轟擊的間隙,慌忙擔石挑土來堵。

嶽鍾琪已經勝券在握,想起皇上的叮囑,不願雙方兵士再有過多傷亡。第二日,命令火炮照準昨日城裏守軍草草堵好的豁口接著轟。

一天下來,不但守軍費力運來堵豁口的土石全被炸飛,因為已經有了斷茬,轟起來容易多了,豁口竟比昨日又寬了幾丈,已經接近北城門了。

兩天裏,清軍無一傷亡,守城的李朝軍隊眼見著城牆的豁口已經堵不上了,不知道清軍什麼時候就會傾巢出動,前來攻城。想起那恐怖的武器,人人心驚膽顫,鬥誌大減。

恰在這時,朝廷派來的信使到了,嶽鍾琪命人將書信並金成渙的人頭一起送進城裏,城內守軍連夜送上了江華島,送到了李昑麵前。

李昑見了,萬念俱灰,心知這個忠心死士的一腔熱血,已經把自己與清廷談判的最後一絲希望給澆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