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新鮮血液(1 / 2)

“還有”,乾隆接著道:“軍機處和戶部給各省行文,要所有各縣再重新核查田畝數報上來。”

“以後每年清繳賦稅時核對,若沒有受災的地方出現耕種田畝大量縮減,唯地方官府是問。有新增田畝的府縣,報吏部考功司記檔。”

“六部九卿及各省所有官員,若有事關農桑的好條陳,隻管奏進來,有切實可行的,朝廷給予獎掖。”

眾人都退了出去,乾隆把吳波留了下來。

吳波借著去小解的機會,見孫靜遠遠的守在西暖閣的門前,他才放心的進來。

“皇上,”吳波聲音低沉:“我有些擔心,新政推出的太猛了,恐怕反彈會很強烈,不得不防啊。”

“去年廢止了捐納,從京裏到省裏已經有很多怨言了,這又裁撤了皇商。”

“其實您比我更清楚,這捐納和皇商,背後是多少朝廷官員發財的門路,如今一下子都給斷了,得有多少官員恨的牙根兒癢癢?可別出什麼亂子啊!”

“嗯,你說的一點兒不錯,”乾隆道:“這些我都想過了,亂子保不準會出的,但還不至於出什麼大亂子。”

“這兩年的很多新政,打壓的是旗人的特權,這就讓漢軍綠營從上到下都很受用。”

“捐納的多數都是文官,很少有武職。與皇商勾結,也不是中、下級軍官能做到的,所以軍隊還能穩得住。”

“還有,這些新政沒有一樣是讓老百姓怨恨的,反而有一些是很得民心的,這就不會讓一些不法之徒有借口煽動窮苦百姓作亂。”

“隻要軍隊和百姓穩住了,文官裏麵就是有再大的怨恨,至多也就是使陰招、下絆子,陽奉陰違,處處掣肘,讓朝廷的新政在各個省裏都推行不下去,造成個法不責眾的局麵,最後不了了之。“

“出這種事情是必然的,既然擋不住,就讓他們鬧騰去,等鬧騰得大勁了,我的生力軍就有機會出場了。”

“你是說明年三月京師大學堂畢業的學生?”吳波問道。

“一語中的,看來你真是用心琢磨過了。”乾隆接著道:“朝廷早有製度,京師大學堂畢業的學生視同進士及第,出來就可以直接授實缺。”

“這些學生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底層社會出來的,對新政隻有擁護的份兒,不會反對的。”

“雖然他們最初任官職不能高於七品,但這就足夠用了。朝廷的權力,不是在總督、巡撫、藩台、臬台手裏,而是在眾多的知縣、同知這些芝麻官手裏。”

“因為隻有他們才是國家行政權力的最末端,最貼近民眾,再多的政令,也得靠他們去推行下去。”

“明春三月後,找幾個新政阻力最大的省份,把所有知縣、同知給他換個遍,有朝廷給他們撐腰,立時就能把總督、巡撫駕空了。”

“再革掉幾個辦差不力的高官,就能收到殺雞儆猴的效果,局麵就能打開了。”

“嗯,這是個好辦法,”吳波讚道:“在京裏不妨也照此辦理,哪個部堂、司官裏麵辦事不力,把就底層的小吏換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