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戶們生怕沒了生計,都賠著笑臉,搶著租地主的地種,本來是應該保證百姓吃飽肚子的土地竟然成了奇貨可居。”
“地主們於是就豪橫起來,越發的欺壓盤剝佃農,直到把人逼得三餐無繼,賣兒鬻女,揭竿而起也是早晚的事了。”
乾隆說得有些口渴,端起茶盞來喝茶,潘啟見是個話縫,感歎道:“皇上的遠見卓識,入木三分,臣聽來真有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乾隆沒理會他頌聖的話頭,接著說道:“六百多年過去了,今人總該強過古人才對。”
“我們不止要鼓勵經商,還要大力發展工業,多花些銀子興修水利,治理河渠。”
“等到農部設立起來,第一件要務就是仔細的核查全國的田畝,把那些隱匿的田土全都查出來,登記造冊。”
“以後再有敢隱匿田畝的,一經查出即視為無主田,收歸國有。”
“有一畝田就必然要征一畝的稅,等到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經商務工了,地主得花越來越高的價錢雇人來種田時,就會有些人將土地發賣。”
“到時田畝交易日益增多,每次交易戶部都要收一筆稅款,這不也是進賬?”
“皇上,”吳波道:“穀賤傷農,若地裏的出息越來越差,大家都爭相棄農進城,把地撂荒了,億兆人口的吃飯也是要緊的。”
“這個你不必擔心,”乾隆道:“務工經商也不是人人都會,人人都願意做的。還有那不願賣地的地主,就必然要想方設法的改進農具,用畜力代替人工,以降低種地的成本。”
“到時農部再研究出一些提高畝產的辦法,培育出一些高產的種子,那些用先進的方法種糧的人就會把地越種越精,人盡其才,地盡其利。”
“這樣的人來種地依舊是有利可圖,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糧食的產量也一樣有保證。”
“在必要的時候國家再進行適當的幹預,遇到豐年糧食出產的多了,就多收儲些以穩定糧價,防著穀賤傷農。”
“遇到災年糧食減產,再將收儲的糧食發賣出去以平抑糧價,讓大家都吃得上飯。”
“所以說,隻要沒有大量的農民被壓榨盤剝,適當的田地兼並不一定是壞事,可以提高種糧的效率。”
“還能夠把大量的勞力從農村轉移出來,既可以大力促進工商業的發展繁榮,還可以遷移去海外新的疆域,這盤棋是不是就走活了?”
吳波道:“這樣一來,就會倒逼著地多的人多下些本錢,想方設法的降低成本提高畝產,確實比一家一戶都有個幾畝地,累死累活的勉強維持生計強多了。”
“這下你們倆更該知道自己身上差事的份量了吧?萬不可懈怠,也不必太過瞻前顧後,要既快又穩的把工商業繁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