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道:“漠南和漠北蒙古現在的製度還不能輕易改動,所以適用這個法子。”
“而漠西蒙古要趁著這個時機徹底的改土歸流,實行適才張衡臣所說的軍團製,就有了更好的法子可用。”
“要讓那幾部的蒙古百姓耕牧結合,逐漸的安定下來,無論是耕是牧,都不是輕省活。”
“讓那麼多青壯勞力都進了寺廟,這麼多重活都讓女人家來做,太難為她們了,而且那麼多人都做了喇嘛,誰來繁衍人口?”
“皇上,這人口……”鄂爾泰欲言又止。
“朕懂你的意思,”乾隆道:“你是怕蒙古人口多了將來有後患是吧?朕倒不那麼看。”
“不管是哪個部族的百姓,隻要是能讓他們吃飽穿暖,安居樂業,他為什麼要造反?”
“反過來說,若真到了三餐難以為繼,餓急了眼的時候,曆朝曆代漢人造反的難道還少嗎?”
“蒙元的軍隊倒是驍勇善戰,可惜馬上得天下,卻依然隻會馬上治天下,不懂得與民休息,聚攏人心。”
“入主中原還不過百年,不也被朱洪武他們那一夥人趕回草原去了嗎?”
“崇佛信教隻是讓人少些邪妄之念,治理百姓的根子還是得讓他們的日子過得去,畢竟誦經念佛敲木魚也得吃飽了飯才有氣力不是?”
“老五這事你掌總,督著大家議一下,讓戶部、農部、吏部還有兵部各出一班人馬,到蘭州去找尹繼善。”
“讓西域大臣衙門也派出人手,共同入疆多走些地方,實地查看,看過了之後大家集思廣益,擬出個切實可行的治疆方略。”
“把軍團製具體該如何設置,如何將屯田落到實處,當地百姓的田地、牧場該如何分配。”
“各項賦稅如何征繳,還有什麼法子能讓地方上盡快安定這些事都詳細的寫出,讓他們帶回京師來。”
“前方那邊打著,咱們就在後麵議著,兩下同時進行,議定之後也該派上用場了。”
“臣弟遵旨。”弘晝道。
乾隆又轉對張廷玉道:“衡臣你下去以後給傅爾丹和嶽鍾琪各擬一道旨意。”
“對先前所奏的戰功大大褒揚一番,望他們再接再厲,務將原準噶爾所占的地域全部蕩平。
“再告訴嶽鍾琪,噶爾丹策零的人頭不必送進京師了,當時將他葬在科布多也是權宜之計。”
“拿下了固勒紮之後,讓當地寺廟的喇嘛找尋個好地方,將他父子隆重的葬了,將噶爾丹策零的人頭與屍身一起成殮安葬。”
“皇上,”劉統勳道:“這噶爾丹策零父子畢竟是叛賊,若是朝廷出麵將其風光大葬似乎不妥。”
“延清說的是,”乾隆道:“朝廷不能出麵,這事都交由寺廟來辦,明麵兒上我們也不能出錢。”
“等事情都辦完了,咱們出些銀兩布施給寺廟,或是為他們置些廟產,不就結了?”
“皇上此舉高瞻遠矚,”張廷玉道:“漠西蒙古各部見噶爾丹策零父子都能夠有此禮遇,足可以看出皇上的如天之德,至誠之意,定然會心甘情願的內附朝廷。”
“對了,”乾隆對張廷玉道:“朕早就聽說羅卜藏丹津一家人住在固勒紮好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