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時也命也(1 / 2)

所以在座的眾人盡管心裏還是覺得傅恒畢竟太年輕,是不是真的能挑起一省的軍政大事還不敢斷言。

但誰也不敢再去觸這個黴頭,提出反對的意見。

見眾人又都默不作聲,既不說讚成,也不說反對,弘晝不能不出來說話了。

一來是要為皇上四哥圓下這個場來,再者他與傅恒去澳省一個來回,幾個月間形影不離。

特別是在船上無事可做,幾乎每天在一起談天說地。

在對傅恒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後,他發自內心的欣賞傅恒的才能和學識,知道他將來必然是出將入相,治國安邦的人物。

“皇上,”弘晝這話明麵兒上是對皇上說,其實是給眾人聽的:“傅恒雖然年輕,但素來做事穩妥,胸有大局,學問和見識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他此番隨嶽鍾琪一戰殲滅了叛賊十五萬大軍,拿下了噶爾丹策零的人頭,又在固勒紮城代朝廷主持了偽汗國的受降儀式。”

“此刻他在衛拉特蒙古諸部早已是聲名遠播,就由他留在固勒紮任北疆提督,不管是統領軍隊還是威服百姓,臣弟以為都再合適不過。”

見弘晝都如此說,眾人不好再沉默,鄂爾泰道:“主子,奴才以為和親王所言甚是。”

“皇上,”張廷玉也道:“和親王言之成理,臣也附議。”

“好,那就這樣定了,”乾隆道:“事不宜遲,昨日朕已經召見過班第,弘晝下去後命他不必再來陛辭,馬上動身去蘭州。”

“訥親想著,散了會議之後將今天議定的事用廷寄發給陳宏謀和尹繼善,知會他二人一下。”

“讓班第到蘭州見過尹繼善後,不要多作停留,即刻去安樂城赴任。”

在以前,擬旨的差事多數時候都是張廷玉的活,鄂爾泰隻是偶爾為之。

張廷玉能做三朝樞相,且榮寵不衰,也確有他的過人之處。

六十歲之前除去精力旺盛,記憶力驚人外,才思也是異常敏捷。

經常是眾人議過的事,皇上或準或駁,將自己的決策說出來,命張廷玉擬旨。

他從來都是不假思索,提起筆來酣暢淋漓,一揮而就,略吹吹墨跡就呈給皇上禦覽。

十回有八回皇上竟不作一字改動,立命謄寫用印。

奈何本事再大的人也有老邁的一天,如今他已經年過古稀了,精力和頭腦都大不如前了。

鄂爾泰倒是比他年輕幾歲,但瞧著身子骨還不如他,經常病得七葷八素,能提著一口氣堅持到軍機處當值已是不易了。

所以現在擬旨和草詔這些差事都落到了訥親的頭上。

“訥親想著,”乾隆道:“回頭擬旨的時候告訴傅恒不必再隨大軍出征。”

“在固勒所城就地上任北疆提督,首要的抓好兩件急事,一是按照新軍製把軍團建立起來。”

“二是馬上把糧食種子撒進地裏去,就明白的告訴他,也告訴班第。”

“除去南北兩疆現有的糧食,朝廷隻管在上秋新糧打下來之前餓不著他們,以後就全靠他們自給了。”

“尤其是傅恒那裏,不光是北疆一省的人,將來要派到哈薩克三帳那邊去的人總也要幾十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