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風是兩世為人,算起來活的時間已經超過粱敬,無論是在學識上還是在見識上,都比他要來得多來得廣,再加上他現在是公司的總裁,所以用這種方式和他說話,自己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韓風見粱敬漲紅了臉,以為是他麵子上掛不住,於是開口安慰道:“梁大哥,不好意思,我這個人雖然年齡小,但性子卻是比較急,有什麼事不喜歡留在心裏……”
“不是……”粱敬連忙說道,“韓風,你說的很有道理!其實,我們完全把P2P技術排除在外,可能是因為大家對這塊都很陌生,沒有把握將其做出來。不過,你說得對,這事我們不能逃避,不熟悉就應該去學!不能因為有困難就逃避!”
這裏說說的P2P並不是信息通訊方麵的“點對點(pointtopoiopeer”的縮寫,peer即“同等,同事,夥伴”的意思,P2P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或者稱為對等聯網。P2P是一種技術,但更多的是一種思想,這種技術源於大型文件和流媒體分享。
現在六度空間的網絡結構是客戶端/服務器結構,即所謂的“C/S結構”,在這種結構中,眾多的客戶端給少量的服務器發出數據請求,基本上客戶端的數量對服務器的壓力成正比關係,每一台服務器能夠承受的客戶端數量非常有限。
而P2P技術可以將C/S結構從星形轉變成網格形,它將服務器的大部分負擔分攤到客戶端上麵,當客戶端接收到服務器發來的數據後這些數據即可共享給其他客戶端。而不是傳統地獨享方式,也就是說,客戶端會成為一台新的服務器,網絡中服務器和客戶端的數量保持N+1比N的關係,也就是服務器的數量大於客戶端的數量。這樣一來,理論上,客戶端的數量增大不會對服務器端造成壓力,這就是P2P技術解決大規模在線的原理。
實際上,P2P也並不是什麼新概念,甚至可以說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例如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就並沒有客戶機端和服務器地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地平等的一端。網絡上也有很多服務可以歸入P2P應用地行列。現在比較出名的P2P軟件有BT(BitTorrent),eMul(電騾)以及迅雷等。除了這些下載軟件,還有一些P2P的流媒體軟件這些軟件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速度快,並具有類似“種子”的概念,這裏所謂的“種子”實際上就是作為服務器端的客戶端。除此之外,時通訊軟件,如QQ,MSN等,也可以歸於P2P的應用。
韓風見粱敬真地沒有介意,也放下心來。點頭道:“這方麵我也會幫忙看一下,到時候將要解決的問題列出來,然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另外。你之前所說地那個從硬件方麵想辦法的方案,也很不錯,看看有沒有同事對這塊比較熟悉,如果沒有,可以繼續挖掘這方麵的人才,最好能夠專門組建一個部門負責這事。我回頭和曦雯說一下。”
粱敬對韓風早已敬服,鄭重點頭道:“我知道了。”
“走,帶我去技術部看看。”韓風說道。
公司成立之後,由於其他瑣事比較多,他也沒時間過來看,所以基本上他不認識什麼人,技術部更是一直是粱敬在負責,韓風之前有看過員工檔案,但是他現在想實地去看看他們地情況到底怎樣。
說是一個部門,實際上隻是一個稍微大一點的房子而已,整個部門的人都在這裏,中間用隔間隔開。
韓風進到裏麵之後,大家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有的在給人物形象建模,添加功能,有的則在“六度空間”的調試環境下,進行實時調試。大家都在忙著各自的事情,偶爾有注意到粱敬的人,則會對他點點頭打個招呼,至於韓風,他們自動給忽略了,在他們看來,這個年輕人或許是公司新進來的同事,他們現在是在工作時間,都有自己的事情,也沒心思過來認識。
粱敬本來想將韓風介紹給大家認識,不過韓風搖頭拒絕了,他並不想因為這件事而突然中斷大家手中的事情。考慮到粱敬自己也有事情,於是讓他忙別的事情去了,自己隨便逛逛。
將整個部門逛了一遍,韓風老覺得這個部門有點不對勁,可是一時半會卻有說不出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看著他們一個個埋頭做事,連說個話都輕聲細語的,韓風想了半天終於想明白到底什麼地方不對勁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