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突然出現的陳國援軍見到齊國右軍崩潰後,便立即撤走了,絲毫不拖泥帶水,其速度甚至還超過突圍逃命的陳軍,讓這些陳軍將領們深感失望,他們原本還指望著援軍能負責斷後呢。
於是,先逃出的陳國中部軍團第二軍就默認後麵還沒逃出的第三軍算是斷後了,絲毫沒打算留下接應友軍,不顧一切地向牛慕月的方向逃跑。
這就苦了原定從另一個方向突圍的第三軍了,他們孤軍奮戰,根本無力突圍。
最終,被圍的陳國中部軍團兩個軍中,距離缺口近的第二軍成功突圍,第三軍則幾乎被齊軍全殲,自第三軍旗將統製卜傑以下近萬人成了俘虜。
不過,也是在審問了卜傑這個身為大陳帝國中部軍團第三軍統製的旗將後,齊國人才知道,他們打的竟然是真的陳軍……
事實上,此刻的牛慕月肯定是沒有部隊再派出去支援被圍的部隊了,而那支從天而降的援軍正是自然神教的軍隊。
劉遠風見齊國人就要取勝了,便派莫梓星出兵挽救了一下陳軍,他還不想讓戰鬥這麼快分出勝負,他希望雙方的力量能夠進一步被消耗。而張冰也混在普通士兵中,趁亂刺殺了齊國右翼軍的統製。
在齊軍這方麵,何劍消滅了陳國被圍的部隊後,整頓了一下兵馬,也得知了齊思嘉的去向,可是他卻一時不知所措了。
這仗打到現在,第三軍團的前軍第十二軍和中軍第十一軍損失慘重,右軍第十四軍幾乎徹底崩潰,而對手竟然是錯的。
他到底是應該將錯就錯,戰鬥到底,還是立即停戰,找陳國人說明情況,恢複聯盟呢。這似乎又不是何劍敢自己做主的事情,但是齊思嘉竟然還不在。
就在何劍焦急地等待齊思嘉的時候,他又接到了一個讓他震驚卻又火冒三丈的情報,他留在前麵阻擋陳軍的兩個重甲步兵旅,竟然被殲滅了。
原本,兩個齊國重甲步兵旅對付牛慕月那三個輕步旅是綽綽有餘的,可是在牛慕月的催促下,陳國後軍的三個旅及時趕到了戰場,這可都是生力軍,而齊國的這兩個旅卻是從開戰就一直戰鬥在第一線的,打到現在不僅傷亡很大,更是疲憊不堪。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中部軍團第二軍被自然神教解救出來之後,拚命向牛慕月靠攏,恰好從這兩個齊國重步旅的後麵殺了過來,這就成了壓倒齊國重步旅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齊國重步旅看來,後麵突然出現大批陳軍,自然說明己方後麵的大部隊敗了。
於是這兩個旅軍心動搖,誰也不想死在這異國他鄉,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陣型徹底崩潰,齊軍開始爭相逃命。
可是身披著三十公斤的重甲,他們又怎麼可能逃得過穿著輕便紙甲的陳軍呢,結局就是全軍覆沒,死傷慘重。一個統領戰死,一個統領成了俘虜。
陳、齊兩軍殺的難解難分,遠處觀戰的那夥人卻是完全不嫌事兒大。
“嗯,這才對嘛,陳國的前軍崩潰,齊國的右軍崩潰,陳國的右軍被圍殲,齊國的兩個重步旅就也被圍殲,這樣才平衡,很好很好,本教主很滿意,給雙方都打八十分。”劉遠風搖頭晃腦地說道。
而站在劉遠風身後的梁立業心中則是五味雜陳,在他眼中,這個四弟實在是太可怕了,今後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梁宗與其為敵。
陳齊兩大帝國的二十萬大軍本應是盟友,此刻卻在劉遠風的算計下正殊死搏鬥,而且整個搏鬥的過程還都在劉遠風的掌握之中。
劉遠風才是這場戰爭的真正指揮者,而且是同時指揮著陳、齊與西南起義軍三方的幾十萬大軍。
大齊帝國第三軍團是何劍的根基,更是他的心血,如今竟然被陳國人打的這麼慘,何劍也是熱血上湧,顧不得多想了。他立即下令,全軍再次向前殺向了陳國軍隊。
在那麼多手下兄弟憤怒的目光裏,何劍必須帶著他們去給戰死的兄弟們報仇。
而這時,剛剛取得小勝的牛慕月也在猶豫,是繼續打下去,還是先行撤軍。
要說繼續打吧,沒什麼勝算,撤吧,又心有不甘。
就這麼猶豫的時候,何劍已經帶著齊軍衝了上來,此時再撤就等同於潰敗了,牛慕月也隻得硬著頭皮率軍頂了上去。
雙方再次鏖戰在一起,不過此刻不論是陳軍還是齊軍都已經疲憊不堪,所以這場大戰就漸漸成了一鍋漿糊,誰也沒有再取得明顯的優勢,一直是處於膠著狀態。而這恰是劉遠風最樂於看到的狀態。
一直到夕陽西下,那位驚魂剛定,確信已經安全了的齊思嘉才帶著後麵的第十五軍趕了過來。
而有了這支生力軍的加入,齊軍才取得了明顯的優勢。
牛慕月自知再打下去恐怕有全軍覆沒的可能,這才鳴金撤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