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望著李泰,微微眯了眯眼睛,不言不語。
天威難測,李泰後勁開始冒起冷汗,心中壓抑不住的戰栗。
而就在這時,李承乾跛著腿從來儀殿外走進來,瞧見李世民之後微微一愣,趕緊走上前,跪拜行禮。
“不知父皇再次,兒臣失儀,請父皇恕罪。”
李世民臉上神情微緩,嗬嗬笑道,“高明此來,也是看望南平的?”高明是李承乾的字,不過長這麼大,李世民鮮有直呼李承乾字的,這讓李承乾有些誠惶誠恐。
“南平出嫁,今後怕是兄妹情義有隔,乾心中不舍,故來看看她。”李承乾恭敬道,“而且兒臣聽說南平近來心情不好,還想著開導開導。”
李泰在旁邊拱手笑道,“南平大婚,乃是我朝喜事,何來心情不好?”
李承乾愣了愣,連忙躬身,“四弟說的對,兒臣失言,父皇恕罪。”
李世民眼神閃了閃,忽然開口道,“高明,你如何看待此次吐蕃和親一事?”
李世民原本是非常疼愛李承乾的,史載“豐姿岐嶷,仁孝純,唐太宗即位,冊立皇太子,聰明仁愛。”為了能教導好李承乾,避免玄武門之變的慘案,李世民先後派陸德明、孔穎達、於誌寧、杜正倫、魏征等朝臣悉心輔佐和教導。
隻不過後來李承乾落馬留下了腿疾,行動不便,日漸消沉,讓李世民心中的怨念越來越深,加上李泰擅長逢迎之道,才讓李世民有了易儲的念頭。
但近些日子,李承乾一改消沉,每日勤政立事,仁德愛民,讓李世民慢慢的,重新開始喜歡這個大兒子,此次聽完李泰的回答,他心中是滿意的,所以也想看看李承乾心中的想法,算是一樁考校。
“你覺得,朕該不該答應吐蕃的和親一事,若是答應,誰又合適一點,還有吐蕃公主聯姻大唐皇子,誰能擔此之任?”
李承乾麵色有些複雜,並沒有李泰的那般激動興奮,反倒是略有消沉。
“父皇,兒臣前些日子正為此事請教過辯機大師,辯機大師一言,兒臣幡然醒悟,兒臣覺得,辯機大師說的對。”李承乾並沒有正麵回答李世民的話,而是苦笑著歎道。
李世民眼神微亮,似乎起了一絲好奇之心。
滿朝文武對此事的意見不一而足,但基本論調一致,那就是答應和親,他還真有些好奇,那個小和尚難道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說來聽聽!”
李承乾拱手行禮,“辯機大師說,一個王朝的興衰,靠的是帝王勤勉仁政,勵精圖治,靠的是百貫文武謹守品德,思忖自身,靠的是大唐氣節風骨,鏗鏘血性。”
“而不是,靠著出賣骨肉相連的血親,出賣堪稱基石的大唐子民!”
李世民麵色陰沉下來,一股無形怒火積攢,越來越盛。李承乾這次並沒有畏懼,反倒是目光灼灼的盯著李世民,再次開口。
“不納貢,不稱臣,不和親,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