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降龍恩澤於民(1 / 1)

這時,文殊菩薩告訴他們歇龍石在秘魔岩的兩座巨大的山岩之中。眾龍剛鑽進岩窟之中,文殊菩薩一聲咒語,兩岩合並,僅留內寬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縫。文殊菩薩命令小龍王在這裏好好修行。

據說,隋代時,隋文帝赦令在五台山的五座山頂建寺供文殊菩薩像,從此,五台山正式作為文殊菩薩道場而名聞天下。

文殊信仰到唐代達於鼎盛。自從澄觀國師的著述闡發使華嚴教義廣弘於天下,人們對文殊菩薩的信仰有了更深的教理依據,此後,人們對文殊菩薩的信仰超越了僧俗、宗派,超越了民族、國界,超越了地位、身份,體現了文殊菩薩智慧深廣、圓融無礙、普利眾生、平等

無二的內涵,也體現了文殊信仰深厚而蓬勃的生命力。在唐代宗大曆年間,佛教界還形成了一個巡禮五台山的高潮,當時活躍在我國的各個主要佛教宗派的宗師大德紛紛前往五台山巡禮。此後多年,各代帝王都有頒賜、營造,五台山在全國佛教的地位如日中天。

文殊菩薩洞察紛繁世理,善於引導教化,不僅指引著芸芸眾生,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傳說他在過去曾身為七佛之師,連釋迦牟尼佛也曾得到過他的教誨。在諸大菩薩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號,他作為輔佐釋迦牟尼弘揚佛法的上首,被敬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這時,文殊菩薩告訴他們歇龍石在秘魔岩的兩座巨大的山岩之中。眾龍剛鑽進岩窟之中,文殊菩薩一聲咒語,兩岩合並,僅留內寬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縫。文殊菩薩命令小龍王在這裏好好修行。

據說,隋代時,隋文帝赦令在五台山的五座山頂建寺供文殊菩薩像,從此,五台山正式作為文殊菩薩道場而名聞天下。

文殊信仰到唐代達於鼎盛。自從澄觀國師的著述闡發使華嚴教義廣弘於天下,人們對文殊菩薩的信仰有了更深的教理依據,此後,人們對文殊菩薩的信仰超越了僧俗、宗派,超越了民族、國界,超越了地位、身份,體現了文殊菩薩智慧深廣、圓融無礙、普利眾生、平等

無二的內涵,也體現了文殊信仰深厚而蓬勃的生命力。在唐代宗大曆年間,佛教界還形成了一個巡禮五台山的高潮,當時活躍在我國的各個主要佛教宗派的宗師大德紛紛前往五台山巡禮。此後多年,各代帝王都有頒賜、營造,五台山在全國佛教的地位如日中天。

文殊菩薩洞察紛繁世理,善於引導教化,不僅指引著芸芸眾生,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傳說他在過去曾身為七佛之師,連釋迦牟尼佛也曾得到過他的教誨。在諸大菩薩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號,他作為輔佐釋迦牟尼弘揚佛法的上首,被敬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