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行德教化眾生(1 / 1)

傳說晉代時,普賢曾親身在四川峨眉山示現,那裏從此被奉為普賢的道場,香火極盛,成為普賢崇拜在中國的一大中心。傳說這個道場是晉代蒲翁所開創的。蒲翁見普賢菩薩顯現,所以在此山建白水普賢寺,之後曆經各朝代重修。唐代改普賢寺稱白水寺。明萬曆年間,改稱萬年寺。

宋代詩人範成大曾經在所著的《吳船錄》中說:

泊嘉州單騎入峨眉,小峨中峨。昔傳有遊者,今不複有路,惟大峨一山,為佛書所記普賢大士示現之所,至三千鐵佛殿雲,普賢居此山,有三千徒眾共住,故作此佛,冶鑄甚樸拙。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一頭六牙白象。白象四足各踏一朵蓮花表明其神格。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征“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白象象征力大無比,表示人在行動的時候,一定要堅韌不拔,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成功。普賢菩薩曾立下十大宏願:常禮敬一切諸佛;常稱讚如來之德;常侍奉一切諸佛,並奉獻昀上之供養;遵守淨戒,常懺悔以前之罪孽業障;常隨喜一切佛、菩薩乃至六趣、四生所有之功德;常禮請一切佛宣說教法;請求佛、菩薩不入涅槃,住於世間說法;常隨毗盧遮那佛學佛之教化;根據眾生種類的不同分別作相應的供養;將以上種種功德回向於一切眾生,以完成佛果之誓願。

傳說晉代時,普賢曾親身在四川峨眉山示現,那裏從此被奉為普賢的道場,香火極盛,成為普賢崇拜在中國的一大中心。傳說這個道場是晉代蒲翁所開創的。蒲翁見普賢菩薩顯現,所以在此山建白水普賢寺,之後曆經各朝代重修。唐代改普賢寺稱白水寺。明萬曆年間,改稱萬年寺。

宋代詩人範成大曾經在所著的《吳船錄》中說:

泊嘉州單騎入峨眉,小峨中峨。昔傳有遊者,今不複有路,惟大峨一山,為佛書所記普賢大士示現之所,至三千鐵佛殿雲,普賢居此山,有三千徒眾共住,故作此佛,冶鑄甚樸拙。

普賢菩薩的坐騎是一頭六牙白象。白象四足各踏一朵蓮花表明其神格。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以表威靈,象征“願行廣大,功德圓滿”。白象象征力大無比,表示人在行動的時候,一定要堅韌不拔,有大無畏的精神,才能成功。普賢菩薩曾立下十大宏願:常禮敬一切諸佛;常稱讚如來之德;常侍奉一切諸佛,並奉獻昀上之供養;遵守淨戒,常懺悔以前之罪孽業障;常隨喜一切佛、菩薩乃至六趣、四生所有之功德;常禮請一切佛宣說教法;請求佛、菩薩不入涅槃,住於世間說法;常隨毗盧遮那佛學佛之教化;根據眾生種類的不同分別作相應的供養;將以上種種功德回向於一切眾生,以完成佛果之誓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