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過了很多年,布袋和尚契此端坐在嶽林寺的一塊石頭上,口中念了一個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皆不識。
北宋時,宋哲宗皇帝賜號布袋和尚為“定應大師”,1104年,嶽林寺住持於寺內建閣,供奉以布袋和尚為原型的彌勒菩薩塑像,宋徽宗賜閣名為“崇寧”,從此天下寺院開始供奉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寓神奇於平淡,示美好於醜拙,顯莊嚴於詼諧,現慈悲於揶揄,體現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大度、樂觀的品格,也蘊含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因此,布袋和尚不僅在國內受到人們的崇敬,在國外也廣受崇拜。
後來,過了很多年,布袋和尚契此端坐在嶽林寺的一塊石頭上,口中念了一個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皆不識。
北宋時,宋哲宗皇帝賜號布袋和尚為“定應大師”,1104年,嶽林寺住持於寺內建閣,供奉以布袋和尚為原型的彌勒菩薩塑像,宋徽宗賜閣名為“崇寧”,從此天下寺院開始供奉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寓神奇於平淡,示美好於醜拙,顯莊嚴於詼諧,現慈悲於揶揄,體現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大度、樂觀的品格,也蘊含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因此,布袋和尚不僅在國內受到人們的崇敬,在國外也廣受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