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貧窮根源(1 / 2)

縣城蕭條,大街上一群饑民死氣沉沉猶如行屍體走肉般在大街上遊蕩,乞丐成群結隊在巷頭末尾捉虱子。

按理,風調雨順的南粵大地上不應該有饑民,可惜事實卻偏偏相反,不少人餓著肚子。

徐何氏今年已經三十一歲,藍色的麻布包裹早已漆黑的頭發,正坐在四麵漏風的棚屋內裏織麻布。

大前年,公公戒煙沒挺過去蹬了腿。

前年,當家的參加革命黨被縣衙抓住砍了頭。

幸好馮家是個大族,而現在已經為不再一人犯事就滅九族,除了現在這個院子,差不多散盡了祖上的家財,在族人到縣衙上下打點的才保得一家人無事。

不然兩個女兒大妞和二妞說不得會被充進官妓。

當家的就是因跟著大房那邊才去參加革命黨,所以才與大房那邊疏遠了關係,每天兩餐稀粥,兩女兒懂事早,到城外挖點野菜倒也能度日。

左右鄰居們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裏去,城裏就兩個地方還保留著些康熙爺間留下的盛世影子。

一是魚市,二是南方桑蠶織染。

可惜洋人來了後,城裏開了無數讓老百姓家破人亡的煙館。

兩個女兒的衣服早已陳舊不堪,補丁蓋補丁兩年沒有添過新衣。

馮何氏的想法很簡單,隻要能熬到大丫頭能許個好婆家的日子,收些彩禮再讓二丫頭招個上門女婿,這日子還能勉強過下去。

昨晚又忙碌了大半夜,差不多讓馮氏耗盡最後一絲氣力停下手中的活計,揉揉酸痛的肩膀,望著木台上的公公與當家的牌位,緩緩站起。

拿起掃帚將牌位上的浮塵拂去。

公公沒有抽大煙前,馮家雖然隻是旁支,但家世在香山城裏卻並不算差,她還清楚的記得自己嫁往馮家那晚時大宅裏大擺宴席的歡鬧。

可是天卻忽然間就塌了,自己的公爹,丈夫先後離世。

要不是馮家是城裏大族,那些沷皮早就欺上門來了,即使如此,好幾次有人半夜進屋用強,都被自幼學過拳腳的她給趕走。

鄰裏倒是勸她改嫁,也不是沒有想過,但一想到要帶著兩個女兒,怕受人欺侮,隻得作罷。

馮何氏想到這裏,心口仍然痛如刀割,眼中的淚水早已在這兩年的夜裏哭幹了,要不是兩個年幼的女兒,說不定早就不想活下去上吊自盡了。

娘家的日子比她這裏還要苦,自己微薄的收入偶爾還要換成糧送到糧家。

噩夢還沒完,嫁出去的小姑子也被夫家休妻,因為馮家出了叛匪,夫家怕被人連累,小姑子回家後到了大房那邊幫傭,偶爾帶些吃食回來,倒成了家裏過節一般。

“娘,我餓了...”一聲諾諾的童音把馮何氏從長長的回憶中驚醒。

二妞抱著自己的腿睜著烏亮的大眼睛望著自己,馮何氏忽然覺得自己好象又充滿了力量,是啊,還有兩個丫頭要要靠自己養活呢。

俯身摟住小女兒瘦弱的身子,心底全是心酸,無論如何,也要把大丫頭嫁個好人家,招個好女婿。

城裏算命的先生說了,這兩個孩子是富貴命,所以不管再多的苦也要忍過去,除了丈夫參加了革命黨,我一家人都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苦難一定會過去的。

馮何氏正在向佛祖祈求能再活幾年,讓自己把兩個孩子養大時,一輛馬車到她家小院外邊停下。

“哎,六媽,在家沒有?”

聽到有人在院外叫自己,馮氏放下手中的柴火,領著女來到院子裏。

“六媽,我回來了!”一個年輕女子提著個包袝站在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