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做人,灑脫自在。簡單是一種平淡,但不是單調;簡單是一種平凡,但不是平庸;簡單是一種美,是一種原汁原味的美。
記住,你不需要過高的期望。
不少人對生活的憧憬是這樣的:擁有寬敞豪華的寓所;爭取更高的社會地位;買高檔商品,穿名貴的皮草;跟上流行的大潮,永不落伍;等等。
我們不能否認這些方麵可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僅是這些嗎?富裕奢華的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如果我們降低對物質的需求,將節省更多的時間充實自己。輕閑的生活會讓我們更加自信,增進並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提高生活質量。幸福、快樂、輕鬆或許對我們來說更有意義。
許多人認為私人住宅能帶給人安全感,比財富、婚姻更為重要。但是,現在隨著土地價格的升高,擁有一幢房子需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其實,如果仔細地計算一下得失,想一想生活中其他的樂趣,就會發現它並不是那麼重要。
有一個人幾年前厭倦了城市生活,於是辭去了工作,賣掉房屋,帶妻兒出外漫遊。回來以後,他們租了一間寬敞明亮的公寓,這為他們省下很多開支。當他們想再去旅行的時候,也不再覺得房產是沉重的負擔。他們看起來就像是生活樸素而逍遙自在的人。
租房子的好處是不會有巨大的經濟壓力,租房的費用與買房相比簡直不值一提。租房也意味著很多的選擇,對現在的狀況不滿意了,就簡單地改變一下。
很多租房的人並沒有一點漂泊不定的感覺,相反,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得到更多快樂。當然這些隻是一方麵,或許有人更偏愛擁有房子的感覺,那就為它而努力吧,這樣你也是快樂的。
在社會中與人更好地相處是正常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與人相處不好會讓我們感到不愉快,甚至覺得非常痛苦。我們需要朋友,這能減少我們的孤獨,讓我們感覺安全。但當朋友帶來的痛苦多於快樂時,你就應該勇敢地結束這段友情。總之,如果學會了簡化生活,那麼生活這部車子就會跑得快跑得歡了。
“簡化”是生活中第一要做的事情。就像美麗精致的雜物一樣,再好,也是雜物,應該從生活中堅決剔除出去。
簡化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妨在手邊常備一張便條紙、一支筆,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想完成的改變列個清單。當達到其中一項目標時,你會有強烈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如果暫時做不到,那麼隻是把它放在清單上就好了。過一段時間,你可能會驚奇地發現有的願望居然自己實現了;或者你已不再那麼想要它。
簡化生活就是要做到心存簡單,不要被太多的欲望拖著上路,不要總認為別人擁有的自己也應當擁有,終日惶惶不安地迷失在自己製造的種種需求中,在物欲的羅網裏苦苦掙紮;簡化生活,就是要安於淡泊、遠離名利,不要讓太多的虛榮不停地抽擊生活的陀螺,不要讓太多的名利思想遮去心頭燦爛的陽光;簡化生活就是積極創造生活、熱愛生活。我們不能以被動的消極姿態去對待生活。
簡單的生活是有目的的生活,保證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讓時光在繁亂的家事中流走。
簡單的生活是將生活和現實(有限的收入、時間和精力)與價值結合,並將它們應用到一種舒適、有效的生活方式中。它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是一種謀求生存、麵對自我和勇於革新的藝術。
記住,最簡單的生活往往才是最精彩的!
內心是你快樂的源泉
有故事雲:終南山麓,水豐草美。在這一帶出產一種快樂藤,凡是得到這種藤的人一定會喜形於色、笑逐顏開,不知煩惱為何物。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快樂,不惜跋千山涉萬水,去找這種藤。不想他雖然曆盡千辛萬苦來到終南山麓,得到了這種藤,卻仍然不快樂。這天晚上,他在山下一位老人屋中借宿,麵對皎潔的月光,不由慨然長歎。他問老人:為什麼我已經得到了快樂藤,卻仍然不快樂?老人一聽樂了:其實,快樂藤並非終南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隻要你有快樂的根,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夠得到快樂。
是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夠快快樂樂開開心心地過一生,相信這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夢。雨果說: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人心浩瀚,可以容納許多東西,但如果我們的心靈總是被自私、貪婪、卑鄙、懶惰所籠罩,不論我們是富甲天下或是位極至尊,也不可能求得快樂。但如果我們的心靈能不斷得到堅忍、頑強、刻苦、純樸之泉的灌溉,不論我們是一貧如洗或是位卑如蟻,也可以求得快樂。
在短短的人生之旅中,人人都有所求。有的人求子孫滿堂,即得滿足;有的人求福如東海,深感幸福;有的人求無上智慧,最是得意;有的人求萬事如意,甚為歡喜。如果就表麵看來,他們所求各不相同,但萬涓細流,彙聚成海,歸根結底,他們所求的仍然是快樂。
生活中有一種人,很計較別人對他的看法,完全以別人的評價為行事準則。別人說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思去做;別人說不好,他就會後悔、恐慌、自責、情緒低落、偃旗息鼓。他時時為別人的看法而擔心、害怕、煩惱、痛苦,經常掩飾自己,迎合他人,不知道自己是誰。
有一則寓言,非常生動地描述了這種人的心態:一個老翁和一個孩童趕著一頭馱著貨物的驢去趕集。貨賣完了,小孩騎驢回家,老翁跟著走,有路人責備孩子,說他太沒禮數,不知敬老,叫老人徒步。他們便對換一下。而旁人又說老人太狠心,不懂得愛幼,讓孩子徒步走。老人於是就將孩子抱到驢背上,兩人共騎一驢,後來看見的人卻說他們殘忍,太沒有善心,把驢子累得要死。於是他們都從驢背上下來,走了不久,又有人笑話他們,說他們是呆子,空著現成的驢不騎。於是老人對孩子說:我隻剩下一個辦法了,就是我們倆抬著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