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靜下來,就會明白快樂的真諦(3 / 3)

在現實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奧運會上,有許多運動員患得患失放不下,本來挺有能力奪冠,結果反倒喪失了機遇。而有些人一切都放得下,原本沒有能力奪冠,反倒發揮超常,一舉奪冠。

生活中,有些人總想什麼都得到,凡事都非常放不下,結果越是放不下,越得不到。而有些人凡事都隨遇而安,不但可以絕處逢生,而且能夠抓住機遇,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還有比如子女升學啦,家長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職或者發財啦,老婆也會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錢變壞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說錯話、做錯事而受到上級和同事指責,以及好心被人誤解受到委屈,於是心裏總有個結解不開,放不下,等等。總之有些朋友就是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這想那,愁這愁那,心事不斷,愁腸百結。

“文革”期間有位從部隊調到地方工作的師級幹部,他因不服“四人幫”橫行,而被打成“老右派”。當時批判他的大字報鋪天蓋地。但這位幹部也真絕,在大熱天居然披著棉大衣去看大字報。別人以為他“發寒熱”,他卻幽默地說:“這就叫心定自然涼。”有位著名演員在受審查的“牛棚”裏,不但說笑如常,而且還自編了一套“牛棚健身法”鍛煉身體,年過八旬照樣到戲曲沙龍引吭高歌。這是多麼的放得下啊!這些都是特殊情況下特殊人物的特殊放得下。

在通常情況下,“放得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財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將進酒》詩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如能在這方麵放得下,那可稱是非常瀟灑的“放”。

情能否放得下。人世間最說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個“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糾葛的人,往往會理智失控,思緒繁雜,剪不斷,理還亂。若能在情方麵放得下,可稱是理智的“放”。

名能否放得下。據專家分析,高智商、思維型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比率相對較高。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有的甚至愛“名”如命,累得死去活來。若能對“名”放得下,就稱得上是超脫的“放”。

愁能否放得下。現實生活中令人憂愁的事實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詞人李清照所說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憂愁可說是妨害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狄更斯說:“苦苦地去做根本就辦不到的事情,會帶來混亂和苦惱。”泰戈爾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淚去衝洗。”如果能對憂愁放得下,那就可稱是幸福的“放”,因為沒有憂愁確是一種幸福。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讓我們一起來學會“放得下”,以此來增強我們的幸福感吧。

看開,所以快樂

第一個故事:

一個人坐在輪船的甲板上看報紙,突然一陣大風把他新買的帽子刮落大海中,隻見他用手摸了一下頭,看看正在飄落的帽子,又繼續看起報紙來。另一個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謝謝!”他仍繼續讀報。“可那帽子值幾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慮怎樣省錢再買一頂呢!帽子丟了,我很心疼,可它還能回來嗎?”說完那人又繼續看起報紙來。

第二個故事:

一位70多歲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祖傳古畫上電視節目,要求寶物鑒定團的專家做鑒定。據老先生去世的父親生前說,這幅畫是名家所作,價值數百萬。老先生自己不懂,因而想請專家加以鑒定。結果揭曉,專家認為它是贗品,連一萬日元都不值……主持人問老先生:“您一定很難過吧?”這位來自鄉下的老先生臉上的線條變得無比柔和與憨厚,微笑著說:“啊,這樣也好,不會有人來偷,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掛在客廳裏了。”是啊,失去有時反而讓我們得到了輕鬆!

的確,一切看開了,失去的已經失去,何必為之大驚小怪或耿耿於懷呢?

第三個故事:

小李的錢包被盜了,不光是錢不見了,裏麵還有他的身份證,這讓他愁眉不展,要知道他的戶口在邢台,而他在北京打工,辦身份證還要來回跑,挺麻煩的,以致這幾天他心情都不好。

不過,這樣的心情沒有持續很久,一位朋友的話讓他頓悟,心情也隨之好轉。朋友對他說:“錢包已經不見了,你再怎麼想,也不可能重新出現在你的麵前。錢丟了事小,如果好心情沒了,影響你的情緒,讓你憂傷,讓你不安,這會影響你的食欲,影響你的健康,就太不值得了。身份證辦起來是很麻煩,卻能讓你多回家幾次,增加了與家人的溝通,這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呀!”朋友的話讓他反思了很久。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生活中又有什麼讓你感到煩惱的事情呢?

世事難以預料,倒黴和不幸的事誰也不想發生,但如果已經發生了,你應怎樣去麵對呢?生活的挫折和磨難來臨時,我們應以一顆樂觀、豁達、健康的平常心麵對,這樣生活會美好得多。

許多人都有過丟失某種重要或心愛之物的經曆:比如不小心丟失了剛發的工資,最喜愛的自行車被盜了,相處了好幾年的戀人拂袖而去了等等,這些大都會在我們的心理上投下陰影,有時我們甚至因此而備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調整心態去麵對失去,沒有從心理上承認失去,隻沉湎於已不存在的東西,而沒有想到去創造新的東西。人們安慰丟東西的人時常會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事實正是如此,與其為失去的自行車懊悔,不如考慮怎樣才能再買一輛新的;與其對戀人向你“拜拜”而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來,重新開始,去贏得新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