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東西對峙,齊秦爭霸(2 / 3)

如此種種,使得齊威王晚年享受霸主身份的榮耀期,成了齊秦兩大國國力迅速拉大的重要時期。

公元前319年,齊威王病故,其子辟疆即位,就是曆史上的齊宣王。就是在這個時候,齊國與秦國之間國力上的差距,已經顯而易見了。而聯合各諸侯國實力的合縱運動也已經興起,齊宣王在位的第一年,六國就發起了合縱運動,推舉楚懷王為縱約長,西進攻打秦國。但楚國和齊國對此都持觀望態度。結果隻有韓趙魏三家兵臨函穀關,戰鬥的結果,是韓趙魏三國被殺得大敗,僅遭斬首的就有82000多人,秦國強大的實力,讓本來還沉迷在霸主身份中的齊宣王猛醒了,他必須要做出應對。

力圖一戰的齊國

在秦惠王第一次擊敗六國合縱之後,齊宣王終於開始意識到強秦的威脅。此時的秦國,不再是在齊威王晚年被打得落荒而逃,不得不遣使謝罪的秦國,他們實力膨脹速度之快,是超出齊國人理解的。

然而,此時齊國也有自己的優勢,齊國的優勢是它“中原諸侯”的身份。對於中原諸侯來說,齊國要的不過是霸主的榮耀,秦國要的,卻是你的國土和政權,這一點的差別,使當時大部分的諸侯國,在感情上都還是倒向齊國這一邊的。齊宣王登基初期,還是延續了其父“會盟諸侯”的政策,經常和韓國、魏國、趙國舉行會盟,接受它們的朝拜,其間和楚國以及魏國都發生過戰爭。但是秦國的強大,使齊宣王在公元前313年做出了聯合楚國的重要決定。

這時期的楚國,在版圖上也處於一個極盛時期,楚國此時已經完全占有了江東地區,吞並了越國故地,此時楚國地廣人多,可以募集百萬大軍,而此時的齊國,又擁有富庶的經濟條件,兩家一個有人、一個有錢,自然一拍即合。

公元前313年,齊宣王和楚懷王舉行會盟,結成同盟共同對付秦國。但這個如意算盤,卻很快被秦惠王給打散了,秦惠王隻派來了一個張儀,憑借巧舌如簧,以六百裏土地做誘餌,就讓楚懷王輕易背盟,撕毀了和齊國的盟約。惱怒之下的齊宣王,反而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抉擇,他主動聯絡秦國,提出結盟共同對付楚國,這個願望在第二年就實現了。

楚國在撕毀了和齊國的協議後,才知道被秦國忽悠了,秦國許諾的所謂六百裏土地,完全就是哄人玩的。盛怒之下的楚懷王發兵八萬攻打秦國,在丹陽與秦國名將魏章部鏖戰。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原先的盟友齊國竟然也出現在秦國陣營裏,和秦國一道將楚國殺得大敗。

這下齊宣王出了氣,但出氣的後果卻是嚴重的,齊國和楚國之間的聯盟就此破裂,而兩家誰都沒有力量單獨抗衡秦國,齊宣王和秦國聯合大敗楚國的結果,就是秦國趁機奪取了楚國在藍田境內的土地,齊宣王忙活一場,兩手空空。

通過和秦國的接觸,齊宣王真正意識到了秦國的強大,讓他感慨萬分的,就是六國的人才怎麼都跑到秦國去了。為了能夠招攬人才,齊宣王加大了對稷下學宮的投入,使得諸子百家的英傑在此薈萃,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的各路代表,都曾在稷下學宮遊學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儒家傑出的思想家孟子。

孟子初到齊國時,曾經非常興奮,他對外宣告說:“管仲隻讓齊國成為霸主,我要讓齊國統一天下。”對於孟子所堅持的儒家思想,齊宣王卻不感興趣,戰國時代刀兵無情,儒家那一套是不吃香的。孟子在遊學齊國幾年後,最後黯然離開了。比起秦惠王招納的實用型人才,齊宣王身邊的英傑們,學者居多,文化人士居多,他自己也喜歡詩文唱和,但安邦定國的人才,卻鳳毛麟角。

齊宣王在位的初期,秦惠王完成了他人生中對外擴張的重要一步,於公元前312年徹底擊敗了匈奴義渠部落。義渠部落是匈奴的一支,在戰國早期經常侵擾中原。在這一年,秦惠王決定解決義渠侵擾問題,消除東進中原的後顧之憂,秦國采取焦土政策,用層層推進的辦法,最終重創義渠部落。

也正是在這一年,秦惠王和齊宣王還發生了兩次“對話”,都以齊宣王的失敗而告終。一次是秦國聯合曾經尊奉齊國的韓國和魏國一道討伐楚國,在擊敗了楚國,奪取了楚國江漢平原的大片國土之後,突然改弦易轍,向齊國發起了進攻,結果齊國在蘇北地區的大片國土丟失,遭到了挫敗。

另一次對話,是齊宣王自己挑起來的。趁燕國內亂的機會,齊宣王對燕國發動了閃電戰,僅用了50天就打下了燕國的國都。可是燕國此時的易王後,是秦惠王的女兒,這正好給了秦惠王出兵的口實。結果秦國兩路大軍,一路攻伐燕國本土,一路攻伐齊國,皆獲得了勝利。齊軍在短暫占領燕國後,不但被趕了出來,本國也遭到了秦國的侵擾。在這時期的齊秦爭霸中,齊宣王是處於下風的。

對外他連年用兵,正是如火如荼,秦惠王本人於公元前311年英年早逝,年僅46歲。之後即位的秦武王,是一個赳赳武夫,天生神力,是個霸王角色。在做國君上,他粗中有細,暫時停止了對齊國的大規模用兵,轉而開始對六國的分化瓦解政策。對魏王,他主動修好,拉攏魏國倒向秦國;對楚國,他扶植楚國治下的越國部落,掣肘楚國。

這時期的齊宣王,在經過了兩次對秦國戰爭的失敗後,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內政上,他在位的最後五年,對內發展生產,倡導文教,訓練士卒,對外對魏國、韓國、趙國,采取或打或拉的政策,將其盡可能地拉在齊國一邊。在齊宣王的晚年,秦武王英年早逝,秦昭襄王即位,他即位的早期,大權掌握在太後以及穰侯魏冉的手中。在齊宣王臨終前兩年,即公元前302年,在魏冉的奔走下,齊秦之間結成了聯盟。這時候的齊秦兩國,暫時實現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