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秦始皇錯了多少(3 / 3)

秦國之所以有這樣的療傷能力,不是因為秦國人覺悟高,而是來自兩個方麵。一是商鞅變法後,經過兩個階段的持續推行變法,確立了秦國人對法律的絕對敬畏感,這種敬畏感,製造了秦國令行禁止的特征,幾乎所有出使秦國的六國使臣,都曾羨慕過秦國官員的嚴謹守法。但這樣的條件,是無法短期內複製給其他諸侯國的。二是當時秦國有獎勵軍功的政策,發動戰爭,本來就是給草根們出頭的機會,而秦國人天生彪悍尚武的性格,使他們從來不懼怕死亡。但是那些新被平滅的六國,卻不是這樣的,拿著對秦國百姓的政策對待他們,隻能說是找錯了對象。

但秦始皇顯然認識不到這一點,當年,以秦國區區一二百萬人口,就可以發動百萬人的軍事行動,七八十萬人的大型水利工程,現在我手裏有2000萬人,又怎麼能說濫用民力呢。但問題是他手裏的2000萬人,來自於五湖四海,他的百姓也不止包括關中平原。在國家剛剛統一,人心思治的情況下,卻依然繼續在折騰,任誰也不會滿意的。

當年秦國變法的實質,就是動用國家機器的力量,樹立嚴格的法律,建成一個高效率的專製國家。在統一了六國之後,秦始皇也打算這麼做,但是無論時機還是經濟條件,都不成熟了。

偏偏秦始皇自我感覺好得很,折騰的事情越來越多,至於他這時期被人指摘的各類劣跡,比如修阿房宮、秦始皇陵,整日驕奢淫樂,其實這些都是做皇帝的“小節”問題。大節問題是,他沒有搞清楚這個國家建設的主次問題,需要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而且這不是他突然犯的錯誤,而是一個經常有的軟肋。

秦始皇這個人,具有果敢的性格、頑強的精神、豪氣幹雲的做派,確實是一個天生的王者。但是秦始皇的一大毛病,就是他的戰略選擇問題。早年在滅六國的時候,為選擇一個什麼樣的順序,他曾經輾轉反側,舉棋不定,最後還是在尉繚的幫助下,才找到了國家統一最後一步的鑰匙。秦始皇具有堅決的執行能力,狂熱的工作欲望和權力欲望,但是他最缺少的,恐怕就是有的放矢的素質。這一點素質的差別,使他演出了在登基之後的這一出鬧劇。

秦始皇犯了錯誤,但更大的悲劇是,他的這個錯誤從他即位之後就一直在繼續著,秦始皇從公元前220年起,就開始營造富麗堂皇的阿房宮,而在公元前218年起,他的驪山墓葬群也開始修築,一個秦始皇陵,又調動了70萬民夫。全天下的青壯年,都要繞著他來轉。他忘記了一件事:六國滅亡後的中國,最需要的不是大工程、大麵子,最需要的是要醫療戰爭的創傷。平定越族的戰爭,原本是可以暫緩的,秦始皇偏偏想幾手都要抓,既要恢複經濟,又要上馬工程項目,最後長城修起來了,秦朝卻搖搖欲墜了。

秦始皇的錯誤,他自己在世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相反還很是揚揚得意。在他登基之後,曾多次出去巡遊,比如東巡、南巡,勞民傷財更是無數。但巡遊同樣也是有理由的,此時國家初定,各地人心惶惶,巡遊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穩定國家大局。理論上說是沒錯,但中國老百姓的要求很簡單,他們想的是安安心心地過日子。秦始皇晚年的另一個搞笑事,就是他開始信任方士,到處求神仙,甚至還出了徐福東渡的典故。統一大業完成後的秦始皇,其表現做派,和他統一六國的征戰時期判若雲泥,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改變呢?

其實在中國曆史上,像這種國家結束分裂後迅速陷入戰亂的典故,不止秦朝這一家。比如西晉,比如隋朝。而且西晉和隋朝,都是經過了幾十年休養生息後完成國家統一的,國家的財政儲備和人口數量,都要遠遠好於這時候的秦朝。但即使如此,一旦使用民力不當,國家內外政策失調,就會立刻陷入分崩離析之中,無論是古代王朝還是現代文明國家,他的內外政策都好像是天平的兩端,隻有天平保持平衡,國家才能保持長久的穩定。而在秦始皇時期,他的政策是在天平的兩端,都拚命地加砝碼,結果就是整個天平的斷裂。

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其實所有關於秦始皇的評價中,或許有一個人的評價,是一針見血的,就是曾經在秦始皇手下做過國尉,中國曆史上的傑出軍事家:尉繚。

尉繚這個人,在輔佐秦始皇時期,最出色的地方,就是他卓越的戰略眼光。在確定滅六國的方案時,正是他製定出來正確的政策,保證了秦國順利完成國家統一。然而尉繚卻還有一個能力:看人的眼光。當年秦始皇還隻是秦王的時候,他就一眼看穿了秦始皇最大的弱點:“缺少恩德,心似虎狼;在困境中可以謙卑待人,得誌於天下以後就會輕易吞食人。”當時的秦始皇聽到這個評價,反而對尉繚非常賞識,因為在他眼裏,這本身就不是什麼缺點。

這正是秦始皇的悲劇所在,一個心似虎狼的人,也許在沙場上是一個出色的將軍,但是在皇位上,卻注定不是一個出色的皇帝。同樣和秦始皇一樣有暴君稱號的隋煬帝,當年也是一個出色的將軍,可是在成為皇帝之後,照樣幹得稀裏糊塗,心似虎狼不要緊,缺少恩德也不要緊,中國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好皇帝,心似虎狼的也不在少數。但秦始皇最大的弱點,就是尉繚那番評語裏的最後一句“得誌於天下以後就會輕易吞食人”。這句話被尉繚不幸言中。說到底,秦始皇不懂得壓製自己的欲望,一旦誌得意滿,就立刻露出了虎狼的麵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