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戰國商業:和戰爭一樣熱鬧(1 / 3)

後來的結果也正如馮 所料,孟嚐君垮台倒黴後,狼狽回到薛地,卻見薛地的老百姓扶老攜幼,熱烈歡迎。孟嚐君這才感歎說,您說的人心,我總算看到了。

兩千年來,這個故事通常被很多人引用,不是用來說馮 的聰明,就是用來誇獎孟嚐君的大度,但從前因後果上可以看到,當時的高利貸生意,已經成了戰國時代普遍的現象,甚至普通的耕作百姓,都要遭到這新興生意的無情盤剝。孟嚐君可以免了薛地的債務,但是更多的老百姓,恐怕還掙紮在這債務之下。

戰國時代高利貸的流行,不但成了老百姓的沉重負擔,甚至就連某些國君,都為此遭了災。最典型的就是周赧王,這位堂堂的周天子,到了戰國時期已經徹底成了擺設,如果說春秋時期還有些價值,那麼戰國時期就已經徹底被閑置,甚至連日常生活都成了問題,為了維持王室的開支,就不得不向高利貸者借貸,誰知道一來二去就還不上,嚇得驚慌失措的周天子,一度連王宮都不敢回,幹脆造了一個高台,自己成天躲在裏麵戰戰兢兢,成語“債台高築”就是這樣來的。

這段啼笑皆非的故事,既說明了當時高利貸風氣的流行,卻也闡述了另一個無情事實:能放高利貸的,都絕對是當時惹不起的人物。

而這樣的惹不起,也正是戰國商業另一個現象的縮影,經商已經不再是下賤的行業,相反商人們更是每個國家舉足輕重的力量,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改變曆史的人物,正是呂不韋。這位知名的土豪在邯鄲做生意的時候,認識了秦國公子異人,立刻就像找到投資項目一樣,與之熱心結交,竟然就通過巧妙運作和大氣砸錢,把這位親爹不疼奶奶不愛的落魄王子,成功扶持成秦國國君,他自己也得以青雲直上,成為執掌秦國大權的重臣。

說是商業影響了戰國曆史走向,毫不為過。

貨幣花樣真難認

戰國另一個商業發達的標誌,就是貨幣。

拜《封神榜》這類古裝神話劇所賜,電視劇裏凡是有買賣情節,基本都是黃金白銀,以至於好些神話劇票友也認定:三四千年前,中國人就開始有白銀銅錢了。對照真實曆史說,這實在是瞎掰。

雖然按照史料說法,中國鑄造貨幣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時候,但是考古出土的物證卻證明,直到商周時代,中國人買賣東西的主要貨幣,依然還是貝幣,也就是貝殼。用貝殼做貨幣的曆史,在中國古代史上十分漫長,商朝周朝的文物出土中,各種五花八門的貝幣極多。當然比起商朝來,周朝進步的有一點:商朝主要是天然貝,周朝卻是人工鑄造的貝幣,主要是銅貝幣。這種貨幣的生命力十分漫長,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才徹底取消。

而在戰國時期,貨幣的一大進步,就是出現了新的貴金屬貨幣:黃金。

後來的結果也正如馮 所料,孟嚐君垮台倒黴後,狼狽回到薛地,卻見薛地的老百姓扶老攜幼,熱烈歡迎。孟嚐君這才感歎說,您說的人心,我總算看到了。

兩千年來,這個故事通常被很多人引用,不是用來說馮 的聰明,就是用來誇獎孟嚐君的大度,但從前因後果上可以看到,當時的高利貸生意,已經成了戰國時代普遍的現象,甚至普通的耕作百姓,都要遭到這新興生意的無情盤剝。孟嚐君可以免了薛地的債務,但是更多的老百姓,恐怕還掙紮在這債務之下。

戰國時代高利貸的流行,不但成了老百姓的沉重負擔,甚至就連某些國君,都為此遭了災。最典型的就是周赧王,這位堂堂的周天子,到了戰國時期已經徹底成了擺設,如果說春秋時期還有些價值,那麼戰國時期就已經徹底被閑置,甚至連日常生活都成了問題,為了維持王室的開支,就不得不向高利貸者借貸,誰知道一來二去就還不上,嚇得驚慌失措的周天子,一度連王宮都不敢回,幹脆造了一個高台,自己成天躲在裏麵戰戰兢兢,成語“債台高築”就是這樣來的。

這段啼笑皆非的故事,既說明了當時高利貸風氣的流行,卻也闡述了另一個無情事實:能放高利貸的,都絕對是當時惹不起的人物。

而這樣的惹不起,也正是戰國商業另一個現象的縮影,經商已經不再是下賤的行業,相反商人們更是每個國家舉足輕重的力量,其中最有名的一位改變曆史的人物,正是呂不韋。這位知名的土豪在邯鄲做生意的時候,認識了秦國公子異人,立刻就像找到投資項目一樣,與之熱心結交,竟然就通過巧妙運作和大氣砸錢,把這位親爹不疼奶奶不愛的落魄王子,成功扶持成秦國國君,他自己也得以青雲直上,成為執掌秦國大權的重臣。

說是商業影響了戰國曆史走向,毫不為過。

貨幣花樣真難認

戰國另一個商業發達的標誌,就是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