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要強大,修水利(2 / 3)

直到西門豹到來。

這位可以以毒攻毒製服巫婆的官員,最強的還不是這類官場手腕,相反卻是實打實的科學水平:治水的水平。早在把巫婆往漳水裏扔的時候,西門豹就有了全盤的治水計劃:不治要淹,治水的話堵不住,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疏通河道,引水灌溉。

於是西門豹大著膽子,實現了這個前人想都不敢想的計劃:直接沿著太行山脈,依靠地勢的情況因勢利導,開發十二條水渠,而這個巨大的貢獻,也同樣因為史料的匱乏,記錄十分簡略,直到今天很多人也都在感興趣:這樣強大的水利工程,西門豹到底是怎麼完成的。

因為它的效果實在是太強大了!

不但是通過十二條水渠的開鑿,實現了完美的水利灌溉,從此這個多災多難的土地,徹底告別了旱災的肆虐,最讓人驚歎的是,大量的水利帶來的泥沙,還改善了當地農田的土質,從此這個土地出名貧瘠的苦地,竟然成了土壤肥沃的樂土。

這個特殊貢獻,在後來的各類文獻裏,滿滿都是讚。以《史記》的說法,這個水利工程造成的富庶,不隻是這一個縣,更是整個的太行山地區。而以晉朝左思的感歎說:魏國能夠實現振興,首先就是經濟的提振,而經濟的提振,就是從西門豹的這個工程開始的。

改變戰國曆史的都江堰

如果說一個鄴渠,造就了魏國的首霸,那麼另一個更浩大的水利工程,卻是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了底:都江堰。

都江堰的大名,直到今天依然如雷貫耳,兩千年來不但造福了四川大地,更扛住了多次強震,其強大的建築水準,令國內外眾多建築史學者,無不歎為觀止。而放在戰國曆史上,這個水利工程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不但是給四川地區的水利係統改道,更是給戰國的曆史走向改道。

為啥這樣說呢?這就要說說都江堰的修築緣起。

話說秦國在東進六國之前,完成的另一個重大軍事工程,就是征服了巴蜀地區。這場戰爭的過程,基本沒費什麼勁,強大的秦國軍隊似神兵天降,一下輕鬆降服。等到降服了之後,秦國卻是一度連腸子都悔青了,這哪裏是開疆拓土,分明是背上一個大包袱。

因為這個地方太多災多難了。

巴蜀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區,總被稱為天府之國。但這個美好讚譽,基本都是都江堰落成之後的事情,之前的場麵,簡直就是天災之國。當地的天災,基本就是家常便飯。特別是岷江自北向南,流入成都平原,由於水流變緩,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泥沙沉積。而且每到夏季雨季的時候,立刻就會各種災害全來,水流泛濫還是最輕的,嚴重的情況甚至有山體塌陷,泥石流頻發,好好的一個村,很可能說埋就埋了。

對這個嚴重情況,秦國以前的當地統治者,也不是沒有重視。按照《華陽國誌》的說法,為了治理這生態災害,當時的蜀王在被秦國滅亡前,也是啥樣的辦法都用了,甚至還開山挖溝,但是該挖挖該鬧鬧,基本都成了無用功。等到秦國接管了這個地方,也就立刻嚐到了厲害,從秦昭王開始,自然災害就年年有,不但莊稼收不上來,而且還常要關中平原接濟。

這個嚴重問題,對於當時的秦國來說,可以說是當頭一棒。因為秦國的目標追求,本身就是要一統天下,商鞅變法以後的基本國策,就是獎勵耕戰,可是戰鬥容易打,話也容易說,唯獨獎勵這件事,卻是長期都犯難。

秦國的人口一直直線上漲,戰爭打得也極多,需要獎勵的人也多,每次獎勵都要給出大片的土地,關中平原的土地根本不夠獎,這才需要繼續開疆拓土。物產豐富的巴蜀地區,也就擔負了為秦國儲備戰略資源和消化人口的重任。大量的移民前去墾荒,大批的土地開始開墾,本指望著這片新開發的土地,能給秦國的征戰大量補血,沒想到接管沒幾年,卻是讓秦國大麵積失血。

連續失了幾次血之後,秦昭王終於坐不住了,得換個能造血的人,於是著名的李冰,走馬上任為蜀守。而作為一位戰國曆史上傑出的水利學者,李冰新官上任後,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真相:想要蜀地補血,秦國必須要再次大放血一把: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