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種無腦行為,大多數的倒黴蛋,基本都是認命,但唯獨不認命的還是李斯。反而捏住了秦王的心態,大著膽子做出了一次最後的努力,上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把秦王這項無知的舉動,從頭到尾批了個遍,卻果然批到了秦王的心坎裏,不但成功完美逆轉,說得秦王收回了這個錯誤決定,更是就此飛黃騰達,成了秦國炙手可熱的權力人物。
當李斯在追求官位的時候,韓非卻在追求學問。
雖說在韓國不得誌,但韓非到底是個貴族,至少生活不成問題,不得誌的狀況,反而讓他有閑時間,去進行深度的理論研究。如果說李斯好比一個正在權力場上廝殺的戰士,那麼韓非則更像一個認真的磨刀工匠,正數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學說打磨成熟,改造成這個年底最鋒利的砍刀。
他的成果,就是獨特的法家學術研究。
這正是韓非對於法家思想最重要的貢獻,雖然在之前,法家學派早已風光無限,但所有的法家思想家,都是各有一套思想,韓非的作用,就是在博采眾家之長後,開始對法家思想進行歸納總結,並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他的著作,總數有十多萬字,包括《說難》《五蠹》《孤憤》等,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名作。
韓非雖然天生說話口吃,但他的文采,卻好得驚人。他的作品通常氣魄宏大,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更不是脫離實際的空談,相反他抓住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入手,潛移默化地闡述法家理念。
比如他的《孤憤》,是講兩種法家的精英人物,一種是有才智權謀的人,這種人能夠明察秋毫,洞悉人心;一種是剛正執法的人,這種人執行力強,能夠推行法律。韓非除了提醒統治者要善於選拔人才外,更提醒統治者要提防大臣,防止大臣專權亂國。
而他的《五蠹》,則把儒家學者、縱橫家、貴族家門客、工商業者、遊俠,稱為五種危害社會安全的蛀蟲,是需要統治者防範,並用法律來打壓的。而《說難》,則是一篇法家的技術性文章,講述怎樣用技巧說服統治者,接受法家的政治主張,包括怎樣揣摩統治者心理,了解統治者好惡等內容。此外,他還提出了法律麵前平等、獎勵耕戰等主張,在當時也有進步意義。這些文章,大多收錄在他的文集《韓非子》中,是先秦散文的傑出代表。
韓非的文章廣為流傳。連秦王嬴政都知道他了。看過他的文章後感歎說:“我如果能見到這個人,死也不遺憾了。”這時韓非的師弟李斯,也成了秦王嬴政的重臣,他給秦王嬴政獻計,先大舉攻打韓國,然後逼迫韓國派韓非來求和。
秦王嬴政立刻照辦了,如李斯所料,不堪一擊的韓國,果然把韓非派來覲見了。這是韓非人生裏最重要的一場會麵,他向秦王嬴政暢談法家思想,雖然說話口吃,卻依然得到了秦王嬴政的敬重。韓非也趁機向秦王嬴政表明了心跡:願意把畢生的才學貢獻給秦國,幫助秦國一統天下。
但對韓非的理想,秦王嬴政卻很猶豫,還沒等他拿定主意,李斯卻坐不住了。他雖然和韓非是師兄弟,但韓非出身才華,都遠比他強,一旦韓非被重用,自己肯定要被冷落。偏巧這時候,韓非又得罪了秦國另一個重臣——外交家姚賈。這個姚賈曾多次遊走列國,拆散各國抗秦聯盟,但此人性情貪婪狠毒,他的身份是“縱橫家”,也是韓非最厭惡的“五蠹”之一。於是,很自然地就結仇了。
李斯和姚賈一拍即合,開始造謠中傷韓非,先是姚賈勸秦王嬴政說:“韓非是韓國人,做事肯定要為韓國考慮,您要用他就壞事了。”就是在姚賈中傷後沒多久,韓非果然建議秦王嬴政,統一天下,應該先消滅趙國,不該打弱小的韓國。這本是為秦國統一天下著想的深謀遠慮,但生性猜疑的秦王嬴政卻坐不住了,他反而下令把韓非投入監獄。含冤入獄的韓非,在獄中寫了大段的自辯,渴望能麵見秦王嬴政申冤,但李斯卻不給他機會,他偷偷給韓非送去了毒藥,申冤無望的韓非,隻好自盡在獄中。可巧合的是,就在同時,秦王嬴政後悔了,他連忙派人去牢獄釋放韓非,但已經晚了。
韓非的死,表麵看是因為李斯等人的陷害,但歸根結底,卻還是因為他的身份,如他在著作中所說:“那些擁有超凡眼光和卓越能力的大臣,恰恰是君主需要提防的。”然而韓非自己,正是這樣的人,又碰上性格猜忌的秦王嬴政,他的悲劇也已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