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如此,農家學派卻一直不改初衷,在其觀念裏,勞動是光榮的,不勞而獲是可恥的。他們反對政府設立倉庫,儲存糧食,反對那些城市中人不參加農業生產卻獲得糧食吃,在農家學派眼裏,這也是一種可恥的不勞而獲。這種新學派的出現,在當時卻不是偶然的。這個時代正是戰國封建化形成的時期,普通自耕農地位提高,學術方麵,也需要出現屬於他們的代言人。而土地所有製的轉換,也使農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在這種局麵下,普通的自耕農迫切希望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減少加在自己身上的賦稅,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為農民的身份感到驕傲。農家,就成了他們的代言人。
農家的核心思想,主要的一句話就是“勸農桑,以足衣食”,即希望建立一個大家一起種地、一起吃飯,全民務農的農業社會,最好能夠不出現城市。農家學派的成員們,把農業視為他們自己的生命、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以自己是一個農民為榮,以自己從事農業生產為傲,並且熱情地勸說諸多思想界的人物以及政治界的精英們,加入到他們的派別裏來。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農家的市場還太小,真正理解他們的人並不多。在後來西漢劉向編纂《後漢書》的時候,農家被放在了九流之中,儼然是一個重要派別。
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上,農家對於各路諸侯來說,卻也是有利用價值的。因為禮遇農家,就意味著可以籠絡住農家背後的農民,特別是自耕農們,如果給予農家適當的尊重,那麼也勢必能夠對穩固統治有所幫助。抱著這樣的目的,許多當時的諸侯對農家非常禮遇,當然這是表麵上的禮遇,農家所宣傳的取消倉庫、取消城市的主張,是各路諸侯萬萬不能接受的。對於諸侯國來說,農家思想是一個很好的招牌,但是其主流的內容,是堅決不能用的。
呂不韋的成就
農家的思想內容,在戰國時期,以許行為主,卻也化成不同的派別。而在整個戰國時代,農家思想開始係統整理出來,卻是拜呂不韋所賜。
呂不韋擔任秦國相國期間,開始組織人手編纂著名的《呂氏春秋》。在這本春秋思想集大成的書中,也少不了農家學派的身影。《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四篇,鮮明提出了重農的理論。在《上農》中,農家思想家提出了要尊重農民、優先發展農業的理論。《任地》一篇,則細致講述了農業耕作之中,怎樣提高土地的肥力,辨別土地的肥沃程度,怎樣改良土壤的質量。《呂氏春秋》中的農家理論,是農家主體思想以及農業理念的濃縮。特別是《審時》之中,對於農業生產的農時,做了非常細致的劃分,對種子的品種質量,也做了非常細致的講解,在當時的中國,簡單的四篇文章,卻可以成為中國農業生產的寶典。
雖然如此,農家學派卻一直不改初衷,在其觀念裏,勞動是光榮的,不勞而獲是可恥的。他們反對政府設立倉庫,儲存糧食,反對那些城市中人不參加農業生產卻獲得糧食吃,在農家學派眼裏,這也是一種可恥的不勞而獲。這種新學派的出現,在當時卻不是偶然的。這個時代正是戰國封建化形成的時期,普通自耕農地位提高,學術方麵,也需要出現屬於他們的代言人。而土地所有製的轉換,也使農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在這種局麵下,普通的自耕農迫切希望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減少加在自己身上的賦稅,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為農民的身份感到驕傲。農家,就成了他們的代言人。
農家的核心思想,主要的一句話就是“勸農桑,以足衣食”,即希望建立一個大家一起種地、一起吃飯,全民務農的農業社會,最好能夠不出現城市。農家學派的成員們,把農業視為他們自己的生命、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以自己是一個農民為榮,以自己從事農業生產為傲,並且熱情地勸說諸多思想界的人物以及政治界的精英們,加入到他們的派別裏來。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農家的市場還太小,真正理解他們的人並不多。在後來西漢劉向編纂《後漢書》的時候,農家被放在了九流之中,儼然是一個重要派別。
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上,農家對於各路諸侯來說,卻也是有利用價值的。因為禮遇農家,就意味著可以籠絡住農家背後的農民,特別是自耕農們,如果給予農家適當的尊重,那麼也勢必能夠對穩固統治有所幫助。抱著這樣的目的,許多當時的諸侯對農家非常禮遇,當然這是表麵上的禮遇,農家所宣傳的取消倉庫、取消城市的主張,是各路諸侯萬萬不能接受的。對於諸侯國來說,農家思想是一個很好的招牌,但是其主流的內容,是堅決不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