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2 / 2)

兩圈10分鍾,一半下坡,一半上坡。附近的村子已經有人家亮起燈,犬吠聲時有所聞。周應民順著半坡上的岔道走進村裏,才發現村後麵就是茂密的鬆樹林。

隨意找了一塊平整的場地,活動開的周應民練起父親教授的拳腳功夫。

這是一套糅合了捕俘拳、擒拿術、四門拳的攻擊性極強的功夫,來源於當過偵察兵的父親。這套散手適合在小空間搏殺,有一招製敵的猛勁。也許是在新地方,也許是心情舒暢。沉下心來的周應民打的隨心應手,快如閃電,一拳一腳間的起落轉化,帶起周圍雜草樹葉的跳動。

正從岔道裏麵跑步出來的張景輝,遠遠的就聽到動靜,不由得放輕腳步。三十多歲的他,182的強壯身材,常年的安全保衛工作,他的警惕性比一般人要高得多。同是練武習拳的人,他能判斷出對方拳腳的力度。

“行啊,這身功夫了得。這種人才,保衛部應該留下來。”張景輝沒有貿然走進,路燈照射下,樹下的人影雖然模糊,大體輪廓還是看的清楚。自己有1米82,練拳的應該有176左右。對張景輝來說,記住這些就足夠了。

小跑著回宿舍的周應民沒心思關心其它,一路都在感悟今天的狀態。天邊開始發白的時候,半坡上、車站下的農貿市場已經有攤販在起火燒鍋了。逛進去看了一圈,買了些豆漿油條包子回去。

化工廠嘛,三班倒的工人7:30就開始坐廠車接班,夜班人員熬了一晚,滑頭點的已經在市場裏吃著早餐。猴子在李彤那裏弄清楚了,新員工坐8點的廠車,這時候是長白班人員上班時間。

“哥,李彤說,倒班辛苦得很,環境也差。今年進廠的人,不管大中專技校,都要下班組。搞不好要倒一年。”生活區到廠,走路隻要20分鍾。找人問好路,兩人順著大路走,也不怕走錯,還可以觀察周邊環境。侯德才也沒閑著,介紹著他聽到的消息。

都是在家幹慣活計的人,周應民父母在農村,喂豬放牛種包穀,工廠的班他在實習的時候就見識過了,哪有家裏辛苦。至於侯德才,雖然是縣城人,每天幫父母擺攤進貨,也不比上班輕鬆。化工廠嘛,環境就不要計較太多,他倆都是機械專業,先從檢修崗位實習的概率很大。

“猴子,我們實習的那家廠還記得不?倒一年班問題不大,先去了解要去的崗位。”周應民知道他是個大嘴巴,存不住話。但打探消息是把好手,自己的心思,隻能是說一半,重要的的決定還要瞞著他。

“我知道了,三天的安全教育,有的是時間搞清楚。”侯德才有個好處,傷腦筋的事情不會放在心上。這不是有周應民麼?跟他走就行了。

他不知道的是,周應民現在的思維和見識,與同齡人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了。

廠大門建的寬大堅固。門口右邊是個小廣場,半圓形的台階圍著升旗台。保安在遮陽傘下站得筆直,旁邊有道小門,是留給步行人的通道,周應民他們沒有廠牌的人還要去保安室登記姓名單位。

大門雄偉,分成進出兩條道,筆直的大道直直的通向高處的公司辦,路兩旁有堆場、平房。極目望去,生產車間的煙囪在遠處聳立。

“哦,工廠很大啊,這條路修的好。”侯德才有些吃驚,來之前隻是聽說效益不是太好,沒有想到這麼氣派。

“還可以,領導能幹,至少還有錢。”這樣的麵子工程,還真要強力的領導才做得到。

大路過半才發現,公司辦的2棟樓建在山坡上,左手邊已經可以看到幾十米高的生產裝置,右邊有條180度的彎道,幾棟平房建成“回”字型,房前屋後都是茂盛的雜草。

兩人對望了一眼,搖搖頭繼續上坡。這樣的7、80年代修建的房屋,還能看見有人在裏麵辦公,是有艱苦樸素的精神,還是經濟效益的因素,剛進廠的員工肯定是不了解的。他們都有這個覺悟,不知道的事情不評論。

會議室在三樓,大概是來的新員工太多,辦公椅一排一排擺的密密麻麻。他倆來的早,李彤和張彪正在進門處擺放茶杯。大家打過招呼,侯德才是個有眼色的人,幾句話搞清楚需要幫忙的地方,也開始忙碌起來。

這裏人手夠了,張彪看著他們忙,暗自點點頭,出去安排其他事情。

作家的話